第371页(1 / 2)

赵长卿笑笑,道:“我想,电视机前的很多朋友都应该读过《一千零一夜》,我想那片土地现在给大家的感受就跟《一千零一夜》里面描述的那样,我们看他们在用锄头辛辛苦苦地锄地,以为他们一定很贫穷,结果他们用来播种的种子是各种各样的顶级宝石就连锄地用的锄头也是象牙和迦南香木做的。就跟那些九龙杯一样,我想无论是康桥大学还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们都应该很清楚这些杯子的技术含量,但是,在中国,这些技术只是人家用来做茶具的,根本就不值一哂。这就是差距。他们不是没有技术,而是他们的传统让他们一叶障目,忽略了这些技术还能够被用在别的地方。而我们,我只能说,现在的西方还不能说赢过了那个古老的国度。”

奈特莉女士连忙点头,道:“是的,我现在无比庆幸那个国家的人民喜好和平。如果他们把这些技术投入战争而不是跟现在这样把这些技术用来制作讨好人民的小玩意儿,我想,全世界现在恐怕就只剩下一个国家了!不过,公爵殿下,我还是相当疑惑,如果这个国家真的那么qiáng大拥有那么多先进的技术的话,那么为什么这个国家会这么弱小呢?就连苏联都能够耍着他们团团转、把他们当成试验场。”

赵长卿道:“这才是我这次去中国的主要原因。当初我也是保持着这样的疑惑踏上前往那个国家的旅途的。而我得到的唯一结论,那就是,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民都留着大匠的血液,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他们就能够创造奇迹。同样,跟任何一个腐朽落后的国家一样,那个国家有一群令人讨厌的官僚。而这群官僚,主要集中在中层。上层和顶层的官员们很少注意到他们,而有志的基层官员却要受到他们的挟持甚至是掣肘。”

毫无疑问,赵长卿没有说出口,但是每一个看到这个节目的中国人都明白这句话的背后的那一句没有说出口的话:

这些官员正好是那荒唐的十年里面爬上来的。

奈特莉女士惊讶地追问道:“官僚?您是说官僚吗?”

赵长卿点点头,答道:“是的。举例来说,在上一级的时候,我就说过了,在中国,全国的工资水平差异不大,无论是新手学徒,还是顶级工匠,抑或是国家领导人,他们跟工资差异没有超过三十软妹币。你能想象吗?奈特莉女士?”

伊丽莎白·奈特莉连连摇头:“这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完全没有想过,如果每个月给我不到三英镑的收入,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才行!”

赵长卿答道:“但是,他们的社会福利很好。在中国四年,我看到的所有的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看病不要钱,子女在工厂附属的学校读书,甚至全家都住在工厂宿舍里面。而我在那个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