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可以趁着前方公孙瓒部卒尚未注意之时,将其调离前线打混编入袁绍旁的部卒之中,但是袁绍没有认同他们的说法。
他认为公孙瓒的部卒就如同一一个个铁痢疾,安插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随时有可能使得他马失前蹄。
而他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明知曹营拥有凿深井的能力,却没有加以重视,他的部卒,非但没能因为撤退前的种种举动拖慢曹营的行进速度,反而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举动惹来民怨,也同时降低了他们自己的撤离速度。
这一个个本来并不致命的错误,同时被引爆,致使袁绍面对了如此窘境。
曹营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收割袁绍军的尾巴,袁绍退兵每与曹军交锋之时,接触一下便被吃掉一块,慢慢的,有兵士跪地投降,更有守城的将领,率全城人民投降。
当曹操亲临前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派出的部卒,竟已经将袁绍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袁绍同曹操各自骑在马上,隔着自己的部卒,远远观望。
这一刻双方脑中这奇迹般的同时想到了一个场景。
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曹操还只是一个宦官家族的子嗣,袁绍也依然还是个不太受宠的庶长子的时候,双方曾玩到一起,那时候他们的玩伴有很多人。
还叫曹阿瞒的曹操一向会来事,那时候的袁绍虽然有些呆,但是他的出生好,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人,所以往往两人在玩耍的时候,都各自指挥着自己的手下像模像样得进行对战。
那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他们如今又站到了同样的局面。
只不过所指挥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两三个小童,而是千军万马。
罢了,既已如此,又何必再追忆过去呢?
不妨策马扬鞭,肆意来战。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瓒不是什么好人,他的旧部成分也比较复杂,他先是吸纳了汉室亲王刘虞的旧部,当时他看不惯刘虞的保守,(刘虞治理当地民生很温和,对待边境的态度也是保守温和派,用后世的眼光看他没做错)于是故意引得刘虞派兵攻打他,然后刘虞被反杀。
刘虞的旧部自然被公孙瓒吸纳,这件事发生在前面一点点,然后公孙瓒被袁绍斩杀,他的部队就归了袁绍。
所以这些兵士与其说是公孙瓒的,实则是公孙瓒+刘虞的,但无论如何从本质来说,都属于边军。
汉代的边境城县里面所有的人,除了百姓以外,都是戍边的民众。如果城破将领活着或是县令活着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东汉不知道,但是西汉是要被治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