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1 / 2)

最后,我以总结的口吻说道:“我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青空be》和《少年风物》上了。还有一本《月刊奇妙物语》。”

“贩卖机那本整体并没有什么生涩难懂的措辞,比起通俗,反倒是有点轻文学的味道,我认为投在怪诞故事相关的杂志也不错。只是这么一来,世人就会对伊君的印象定格了。”他说:“出道杂志相当重要,容易让世人的印象就此定格,考虑到以后的发展路线,《月刊奇妙物语》就不是个好的选择了,我认为《be》是最优解。”

“嗯,《be》在高中生中销量也很好。”

“这只是其中之一啦。”他说,“《be》可是和《新潮文艺》是隶属同一家出版社的,作为《新潮》底下专门面对年轻部门的杂志,如果能刊登在上面,以后想以《新潮》为目标也会更合适。这么一来在世人看来,伊君就是‘出身正统’的作家了。太往轻文学靠近,出头虽然容易,可是转型起来也困难。”

他继续分析起来读者心理:“虽然高中生中也有不少偏爱文学的少年少女,但是谈论起文艺杂志来,在以初高中生为市场的杂志里最为推崇的依然是《be》,这也是托了它出身名门的福啊。那个年纪的孩子自我意识极强,哪怕是看不同的书,也能成为他们将其余人划为三六九等的尺码,看《be》的孩子会瞧不起看其他书的孩子——这种情况也是会发生的。”

“不过,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吧。”分明是他自己开的头,漫无目的的说了一通之后,他又将水阀重新关上了。

他突然从杂志的话题切入到了青少年心理,我自然被吊起了好奇心。

“太宰的先生高中的时候喜欢读什么?”

“我吗?什么都读。”他说,“那时候最喜欢青年漫画和儿童漫画。”

我饶有兴致的问道:“少年漫不行吗?”

他说:“少年漫的代入感太强了。”

“代入主人公?”

“当然不是。”他说,“在十几岁的年纪,比起代入热血故事中一往无前浑身是胆的主人公,那个年纪里自我意识过剩又多愁善感的少年其实更容易代入反派。”

“唔。”他又说,“当然,我不是在说我自己,我是说那个年纪的、我见过的不少人都是这样,导致我看少年漫画时全无趣味,光是看了开头就对结尾一清二楚了,坏人的手段、目的、最后又是如何被主人公打败,看到一就能猜到十,对连载根本不会有期待。所以我完全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每周期待着新的连载,甚至第一时间跑到书店购买周刊。”

我津津有味的听着他说自己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