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通车,从汴京到杭州之间陆上货运几乎在几个月间全都转到了高速公路上来。
这导致原本在沿途各州县征收“过税”的那些胥吏突然间发现自己没活干了,而且他们以前凭借收取税金时能够赚到的“灰色收入”一下子都没了。
于是,这条高速公路立即受到了沿路各州县的抵制。
甚至有小吏们拦在通向高速公路的路口,不让本州本县的客商使用新的公路运货。
当地的客商们当然也不愿意啊!——好不容易有一条方便、快捷的陆上运输途径,过路费不能算便宜,但都是按照货物的数量计算出来的。不像以前,运个货要去填满各州各县小吏们那里的“无底洞”。
于是地方上“吏员”与商人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当地的官员们摸不清楚朝廷对此是什么态度,因此也没有明着出面干预。
谁知在这时候,明远又出了一个奇招——雇人!
他竟然提出,要雇佣一部分胥吏,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行的管理员。
第224章 千万贯
明远与萧扬坐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里。
这里供应饮食与茶水, 还有相当洁净的茅厕供人使用。
招呼来往客商的伙计笑容可掬,还能熟练地帮助马夫照料牲口。
然而总有几个拉长着脸,神情严肃的人, 背着手, 在休息区里走来走去,仿佛面前全都是作奸犯科之徒。
明远冲坐在对面的萧扬一笑, 心想:那些笑嘻嘻的伙计,一定原本就是做茶棚行脚店一类生意的,到这里生意更好, 当然开心;
而那些板着脸的,不用问,肯定就是原先的胥吏。
这个时空里的胥吏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直接从事所有的基层行政工作, 对于治下百姓的情况比所有的亲民官都要清楚。
然而他们没有一文钱的工资,于是只能依靠手中的那一点点权力,没有钱也要硬生生抠出钱来。
所以人们谈起“胥吏”,有时竟免不了色变。
在明远看来:这个职业的存在似乎不怎么合理。
于是, 当收入锐减的沿路胥吏与来往汴京-扬州的商旅们起冲突的时候,明阿云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专事管理这条高速公路运营的“管理行”,接纳衙门里的胥吏作为“管理员”, 并许以高薪。
这大概就是变相的“高薪养廉”了。
在高速公路上担当“管理员”,与原本征收路税的胥吏们干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