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1 / 2)

一时间,勤政殿上人人都白了脸。

谁也没想到,章惇提的竟会是这么一个提议——刚才王珪担心送还辽国太子是“不讲兄弟之义”,现在章惇提的,则完全是毫无人性,痛下杀手。

但是两国交锋,边境争端既在,又几时需要讲“仁义”了?

只听章惇继续说:“辽主既然病重,听到这消息或许就此大限到来,一命呜呼。而耶律乙辛谋反之心则路人皆知,辽国境内各宫帐精兵必定不再听凭耶律乙辛约束。”

“待到辽国境内内乱四起,我大宋再发兵,高举为兄弟平叛之帜,大举北攻,届时不仅是燕云,就连辽国上京,也未必不能纳入我宋境!”

章惇说得掷地有声,这大饼也是画得突破天际,不止燕云十六州,连辽国上京都画到大宋版图中了。

他话音既落,勤政殿中一时十分安静,人人都被章惇描绘的情景震住,以至于无法接口。

赵顼沉吟片刻,觉得章惇这番进取之心确实是好的,但是未免也忒不靠谱。于是他抬头问坐在宰执中末位的枢密副使王韶:“王卿所见是……”

王韶是勤政殿在座所有重臣中,所立军功最重的。与王韶在熙河路拓边两千里的功勋相比,章惇在荆南平叛那点功劳实在是不值一提。

因此勤政殿中所有目光都汇聚在王韶面上。

王韶也颇为沉稳,冲上首赵顼那里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近年来河北禁军较少接战,相比西军少了历练。若要与辽国骑兵精锐相抗衡,至少还需数年的练兵之功。”

王韶的精明在于,他完全没有就辽国要求送回太子这件事发表意见;

他只表达了一点:大宋的河北军很弱啊,根本不堪一战!万一此事不成,大宋既未能谋得燕云,又惹来辽国铁骑南下——届时天子用什么来防御。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宋北方的军队,因为多年来与辽国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且不说军纪懈怠军心萎靡这些,但是吃空饷和军粮亏空,就够他大宋天子头疼一阵的。

而大宋西军因为多年来与党项人你来我往,战斗力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如今熙河战略成功,西军士气正盛,是河北禁军根本不能比拟的。

王韶一言出,众人便都沉默了。

赵顼也知兹事体大,不能草率决定。

想了半天,赵顼想起了冯京,偏头问:“首相是何意见?”

冯京并没有什么意见,使起忽悠大法,只说此事必须谨慎云云,其实什么都没说。

赵顼听了,心下不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