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2 / 2)

在她终得了真心。”

尤氏被晏良说得愧疚落泪,什么也没有多言,只默默地给晏良磕头陪错。

贾珍见尤氏这般可怜,心如刀绞一般疼。他看眼晏良,二话不说,哐哐用脑袋撞地,狠狠地磕头,连带着尤氏那一份。

晏良微微蹙起眉头,冷眼看着贾珍一会儿,便喊停了,冷漠的起身去了吏部。

近来皇上对吏部的察查十分严苛,似乎是受了什么人的谏言,对吏部内务之事起了疑心。便是晏良这里,也没能逃过。每日他到吏部,便能发现他昨日临走时放置的案卷会有所移动。抽屉里的一些信件,也被人翻动过。

而且最近这半月,乌敏越发勤快地出现在吏部。他人缘儿好,到哪儿都讨喜,而且要是个平常十分爱串门子的人。所以大家都很欢迎他,而且没有半点怀疑,但除了晏良。

因果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会随着新发生的事件而发生变化。

就比如乌敏,他之前所背负的人命恶因,是要等下半下辈子才能得报得。但前提是,他之后不会再犯下什么恶事,又或者他非常幸运的犯下的恶事,都会在下辈子受报,这辈子便就有可能得以圆满终老。

晏良以前曾见过几个这样幸运的人,但真的不算多。这次,很显然乌敏的运气没那么好。他动了恶念,而这份恶念随着着他一次次来往吏部而加深,每一次加深,他所承担的恶果都变得越加严重。

乌敏很快就会遭报应了。晏良不需要多动手,但前提是他必须保证自己不会被他牵连到事件中。

两日后,早朝。

皇帝就山东知府陈至路是否徇私枉法、贪污一案,甚是忧虑。乌敏适时出列,提出让皇帝封一名钦差大臣,前往山东府彻查的办法。

皇帝觉得甚好,对于人选,自然要征求众位大臣的意见。

“这当官的事儿,本来就归吏部官,再说,咱们朝里正有一位‘火眼金睛’,可辩是非曲直人心好坏。这位人选……”

“工部侍郎乌大人,您可真说笑了。恐怕您不知道,吏部负责官员考课,升迁任免等事。这官员谋权贪污,并非吏部所管,乃是刑部之事。您让吏部越俎代庖,行刑部之责,置刑部与何地?至于分辨人心,还要多谢乌大人高看。但相术不过是我在道观修行时,随便玩得皮毛罢了。若用这个看些竖子小人,便有错处,也无伤大雅,碍不着什么。但您若让我单凭这种旁门左道,去断评朝廷一位三品大员的是非功过,实在不敢。”晏良转而冲皇帝行礼,“还请身上明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