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去了吏部。
近来皇上对吏部的察查十分严苛,似乎是受了什么人的谏言,对吏部内务之事起了疑心。便是晏良这里,也没能逃过。每日他到吏部,便能发现他昨日临走时放置的案卷会有所移动。抽屉里的一些信件,也被人翻动过。
而且最近这半月,乌敏越发勤快地出现在吏部。他人缘儿好,到哪儿都讨喜,而且要是个平常十分爱串门子的人。所以大家都很欢迎他,而且没有半点怀疑,但除了晏良。
因果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会随着新发生的事件而发生变化。
就比如乌敏,他之前所背负的人命恶因,是要等下半下辈子才能得报得。但前提是,他之后不会再犯下什么恶事,又或者他非常幸运的犯下的恶事,都会在下辈子受报,这辈子便就有可能得以圆满终老。
晏良以前曾见过几个这样幸运的人,但真的不算多。这次,很显然乌敏的运气没那么好。他动了恶念,而这份恶念随着着他一次次来往吏部而加深,每一次加深,他所承担的恶果都变得越加严重。
乌敏很快就会遭报应了。晏良不需要多动手,但前提是他必须保证自己不会被他牵连到事件中。
两日后,早朝。
皇帝就山东知府陈至路是否徇私枉法、贪污一案,甚是忧虑。乌敏适时出列,提出让皇帝封一名钦差大臣,前往山东府彻查的办法。
皇帝觉得甚好,对于人选,自然要征求众位大臣的意见。
“这当官的事儿,本来就归吏部官,再说,咱们朝里正有一位‘火眼金睛’,可辩是非曲直人心好坏。这位人选……”
“工部侍郎乌大人,您可真说笑了。恐怕您不知道,吏部负责官员考课,升迁任免等事。这官员谋权贪污,并非吏部所管,乃是刑部之事。您让吏部越俎代庖,行刑部之责,置刑部与何地?至于分辨人心,还要多谢乌大人高看。但相术不过是我在道观修行时,随便玩得皮毛罢了。若用这个看些竖子小人,便有错处,也无伤大雅,碍不着什么。但您若让我单凭这种旁门左道,去断评朝廷一位三品大员的是非功过,实在不敢。”晏良转而冲皇帝行礼,“还请身上明断。”
乌敏笑:“看来贾大人是想推辞此事了。”
“并非推辞,实难以胜任。圣上,臣唯恐包庇一名奸臣,更唯恐错怪一名忠臣。”晏良不卑不亢道。
齐绅高:“臣附议。”
林如海:“臣也附议。”
接着还有三名四品小官,跟着附议。
皇帝沉默的看着晏良几眼,转而又看向乌敏。
朝堂霎时安静地有些瘆人。
就在林如海听到自己第十一声呼吸的时候,皇帝突然发话了,着命刑部侍郎孙志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彻查此事。
下了朝,乌敏笑眯眯地跑来派晏良的肩膀。“晏良兄,我刚刚在朝上不过是忽然想起你的才干来,忍不住为你举荐。本以为这去山东查案,是你手到擒来的事儿,回来立了功,当然会有丰厚的褒奖。我寻思这么好的事儿,叫你去了,我回头还能落一桌好酒好菜吃。但我真不知你不愿去,贸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