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
半句话后,一片沉默。黛玉抬头看见林如海闪着泪花的眸子,心知他被感动了,心下开心不少,她的努力算是小小有了成果。黛玉笑着踮起脚,费力地伸胳膊擦拭林如海眼角的泪水。
“父亲切莫伤心,女儿与父亲有很多再见之日。若父亲不想女儿,再不济女儿满十三岁时便要回来赖着父亲。”
黛玉昨天稍微打听了这里的风俗,一般家的小姐们十三四岁订婚,十六岁出嫁,小户人家的会早些,提前一两年也可。她这么说是提醒林如海,以后他还要给她找婆家。林如海最好不要死,如果真的像书里头的发展死了,她这番话提了醒,以林如海关心人的程度一定会给她留后路的。这一点从他待贾雨村便能了解出,林如海让贾雨村送女儿进京,没有让人家白跑,给写了当官的推荐信不说,连花费银两都一并照顾到。对一个外人如此,对他唯一的女儿又怎么会差得了。再不济林如海死了也会给她留些银子,她是现代人不怕那些封建的东西,只要有钱一个人过更爽。有她在,贪钱的王夫人神马的全部滚蛋,绝不给他们机会。黛玉这么一想,舒畅了不少,怎么说她的未来还算是光明的
“小丫头,才多大便想着找婆家。”
林如海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女儿话中的意思,刮着她鼻子宠溺的说道,语言用词不似之前那么拘谨庄重了。
满满的宠爱惊着黛玉,没想到看似傲骨清风的林如海还有这般慈爱的一面。有些愧疚她刚刚的精打细算,人还活生生的站在这里,她竟想着死后如何如何。她既占了林黛玉的身体,如何能不履行她的义务,罪过,罪过,会天打雷劈的。
“父亲可要惦念着女儿,”说到婆家,林黛玉此刻倒有些害怕了,她怕林如海若将此事也托付贾家,她便真成了点燃的蜡烛——长命(明)不了 。“此事请父亲亲自操劳,如此父亲便能偶尔惦念起女儿,且
女儿不想太过叨扰外祖母。”
这些话一个七岁的孩子说,或许有些唐突,还有些逻辑紊乱,林黛玉顾不得那么多了,她可以不嫁,但万不能让贾府那些人包揽她的婚事。当初他们吞了林如海的遗产,然后打肿脸充胖子做好人‘吐出’点剩东西给林黛玉作吃穿用度;再装成一副多神圣模样,小黛玉被卖了还要感激他们。最后他们连寒酸的嫁妆钱都没用出,黛玉直接一命呜呼了;轮到她这,哼,决不能给他们占便宜的机会。
“女儿懂理了,”林如海欣慰地抚着林黛玉的脑袋,“汝话为父记于心,内宅之事为父不甚了解,汝当如此多提醒为父才是。”
林如海倒没计较林黛玉的话是否和适宜,只觉着他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