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不得又是一顿说,她最怕这个了。
黛玉被大姐儿的举动逗得差点笑抽过去,对陈嬷嬷道:“没想到她小小年纪还懂得藏‘私房’了,你说她像谁呢?”黛玉别有意味的问一嘴。
当然像她厉害的娘了!
陈嬷嬷不敢说实话,笑嘻嘻的摇头,算回了黛玉。她见黛玉手里拿着一封信,昨儿的事儿她多少听说了一些,心里暗暗叹口气,颇为同情林姑娘的苦。说话自然比平常软上几分,见黛玉待她没什么架子,话也多了起来。
“姑娘何不趁着奶奶用饭的时候去,本来饭后是该她清闲的时候,可今儿周瑞家的领来一老一小,说是二太太家的什么亲戚,正等着二奶奶饭后见面呢。姑娘那时候去,也不合适的,何苦多等上一遭儿。亦或是把信交给别人来办,不必用在这等着的。”
“我啊,本没事儿,来这遛食儿呢,她这人多,瞧着热闹,我也来凑一凑。见不见的,我不着急。”
陈嬷嬷就爱听林姑娘说话,人美声美,语气态度也可亲。便打开了话匣子,说些她觉得有趣儿的见闻。
黛玉倒不关心这些,她反而爱听陈嬷嬷的家世,多问了几句。陈嬷嬷便把她打小的到大的经历讲给黛玉听。
陈嬷嬷本来出生在京都城一户平常百姓家,虽算不上富庶,每天的日子倒也算充实无忧,陈嬷嬷上有两位个兄长一位姐姐,长兄参了军,没两年战死了。如今兄弟只剩了一个,长姐远嫁到扬州,几十年了无音讯了。她还有个小妹,十四岁的时候被卖到一家大户人家做丫鬟,活计十分体面,后来她伺候的小姐出嫁,恩典她出了府。因模样长得好,被一位来京买办的商户相中,做了他的小妾,给跟着商人去了杭州。
“我这妹妹从小和我亲,嫁了人之后,稍过两个口信儿给我。听她的话,似是过得挺好的。我那位妹夫是做漕运的,家底丰实,吃穿用度自不用愁的,对她也好。上个月她还稍口信给我,说不日便随妹夫父子到京,等安顿好了,便请我过去,让我再不必给人家做牛做马了。”陈嬷嬷说到后面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怕隔墙有耳,被有心人传到主子那里去。
贾母面上假意责怪王熙凤,话里用的‘以为’‘谁曾想’等词显然为王熙凤开脱。贾母意在告诉黛玉,她们尽力了,信被弄丢是不可抗拒的事儿,怨不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