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自然不会这么快得知晓贾府一干子弟的颓腐。只因他入京之前,在京郊一处名叫十三堡的县城遇见了楚家公子。林如海早在扬州之时因黛玉书信一事,和他结下缘分。如今偶然得见,必然把酒言欢,说几句家常话。
林如海觉得楚在辛比他早到京城,因相信楚在辛的为人耿直,不说假话,便向他探询几句荣宁两府的情况。楚在辛果然说得很实在,客观的评价了几句,也无非是京都城多数人的看法。
“贾家子弟从老到小不学无术已经是出了名的,再这样坐吃山空下去,岂有不衰败的道理?”
楚在辛还和林如海提起一桩事,便是王熙凤借由陈嬷嬷赎身,趁机向他们楚家揩油的事情。
林如海听到这里,心里头已经对荣宁两府彻彻底底的失望了。也就是说,他人还没进京,已经把荣宁两府的真相弄得七七八八了。可到底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林如海在官场上摩擦滚打这么多年,自然懂得亲眼所见的可靠。所以即便是挚友那样说了,他心里头还是抱着一丝丝的小希望迈进了荣府。
可这一进门,林如海见识到荣府里从主到仆怠慢失礼,方真正的信了外人所言。
林如海带着一对儿女喝下一盏茶的功夫,方听见有笑声传来。
“真该打,怠慢了远客。”
话音落了之后,林如海才见一位打扮繁复富贵的年轻妇人笑着扶着贾母进门,身后跟着媳妇、姑娘和丫鬟等一干众人。这女子说话泼辣厉害,猜她是琏哥儿的媳妇叫王熙凤的。
林如海心里沉了几分,感慨这贾家已经不守规矩到如此地步,人还没到,倒先说起话来,还是个小辈,太失礼了。
林如海面上未作任何颜色,只不紧不慢的再次向贾母见礼,礼节性的询问了宝玉的病情。
贾母请了林如海坐下,笑道:“一时急火攻心,吐了口血,已经请了大夫瞧,无碍的,缓两天便好了。”贾母本想说宝玉是因误会黛玉要走,而心急所致。因见着林如海眼中有疏离之态,她才把话憋了回去。
林如海笑着拉黛玉到身边来比量,黛玉的头顶正好可以抵到他的下巴,几月前送她走得时候,个头还没长到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