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发起数十次冲锋,同志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形成了拉锯战。
川南同志军与清军在南郊,相持近半个月。
终因民军的武器落后,后勤供给跟不上,人员伤亡较大等原因,三道防线最终都被清军突破。
侯宝斋不得不下令川南同志军撤出南郊,退回到双流和新津县城一带布防。
各位看官,新津县城是成都西南的门户,三面环水,外来兵马要两次渡河,才能到达城下。
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清军如果占领了新津城,往南可以从水路南下重庆,与端方的湖北新军会合。
往西可以打通川藏通道,去川西大山与边防军将领傅荣华会合。
往北则可以进入成都,坚守在省会周围。
因此,新津县城的得失,是双方战略争夺的焦点。
川南同志军撤回新津县城时,受到新津东门外的清军巡防军的阻击。
同志军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鼓角声、呼号声、枪声、炮声如雷霆震怒,使巡防军闻风丧胆。
同志军冲破巡防军的阻击阵地后,放火焚烧了军营,巡防清军最后全部缴械投降。
占领新津县城后,侯宝斋与刘自强商量,决定以新津三渡水为界,在河西岸边隔江防守,依靠西河、金马河构筑起三道防御工事。
在西岸宝资山上设置炮台阵地,集中沿河所有船只到西岸,不让东岸的清军渡河。
在各道防线和城墙上堆积大量石灰包和红条石,以防备清军的进攻。
为了阻断赵尔丰与清军的通讯联络,刘自强下令将雅安到成都的电线剪断,电线杆全部砍倒。
同时,侯宝斋通知邛崃、大邑、蒲江等邻县的同志军赶到新津县城来会合。
双流县位于成都去新津的要道中间,清军要攻打新津,必须首先拿下被同志军占领的双流县城。
田武魁集中了强大的优势兵力,马步炮兵并进,去攻打双流县城。
双流县作为护卫新津的屏障,当时县城里仅有几千名同志军驻守。
为此,坐镇新津指挥的侯宝斋,派刘自强带领五千同志军去双流增援。
秦载赓率领的东路同志军,在成都东门外激战十几天后,将大军主力转向华阳中和场一带,与新津遥相呼应,形成四十里连营。
同时派其弟秦省三带领三千同志军,配合双流县的友军阻击清军。
刘自强见双流县城无险可守,便令城内的同志军主动撤出来,分三路南移至地形复杂的黄水河及板桥子一带防守。
清军到县城扑了空,追击至黄水河边与同志军激战。
同志军将清军引诱到地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