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1 / 2)

在方家村住了五日,又带了十几筐新鲜的豌豆荚和蚕豆荚,一行人又出发往石大娘等人住的庄子去了。

亲眼看到太上老君将一座道观收入戒子,方家人来不及目瞪口呆,一溜烟地给跪了,口中直呼“老神仙”,个个都与有荣焉,觉得自己定然是祖坟冒了青烟,竟然能投入这般厉害的老神仙门下,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帮主家好好料理这庄子,若是侍奉得两位少爷高兴了,收他们方家子孙做个弟子,哪怕只是个烧火童子呢,那他们方家,岂不是从奴婢之家,一跃变成仙人门下了?

简直想想都热血沸腾!

石大娘他们和方家的情况又不一样,他们本就不是一家人,只是因为被明瑜一起买了回来,这才聚到一处生活的,因此他们所居的庄子并没有以谁的姓氏为名,只是请示了明瑜,于庄子外一块大石上凿了几个字:花果山明家庄。

明瑜本来不是很想这么高调的,但是没办法,他和猴哥的新宅子,最后定下来就在庄子里面一处三山环抱的小山坳里,山脚还有一汪碧玉清泉,比他们之前选的宅基地好太多,是他们买回来的小子们进山砍柴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距离庄子并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但景致却是极好的,猴哥一看就喜欢上了,盖到半截的新宅子也不要了,假模假势地表示第一栋建造好的新宅子,合该献给老猴王养老用,他是晚辈,自然不能抢在长辈前面住进新宅子里。

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脑洞,竟然都学会尊老爱幼了。

于是,又重新选址建造。

幸运的是开春之后天气一直不错,这边靠近河岸,取水做泥砖也很方便,明瑜更是参照了后世的建筑设计理念,摈弃了许多华而不实的设计,楞是在这山坳里搞出了一栋新中式别墅来。

看得太上老君眼馋不已。

虽然说不出是个什么道理,但是,这怪模怪样的宅子,看起来可比他那些道观舒服多了。

正门入口的地方,用青竹搭了一个宽敞的门房,那门房很是奇怪,上面的屋檐极大极宽,下面却只在中间做了一个门房,这倒是比门房设置在一侧更方便些,譬如说有些访客是骑着仙兽过来的,随从的童儿和仙兽便可走一边的门去后院安置,另一侧主人家陪同客人进门,比从前客人和坐骑拥挤在一处进门可方便得多。

进了门,迎面却是一道雪白的影壁,半句题词也无,只在影壁下妆点了一个浅底的粗陶花盆,花盆上堆了一个小巧玲珑、峰峦叠嶂的假山,假山上妆点着斑驳的苔藓,一株苍劲的岩松,松下又用陶土捏了一个弹琴的老道和挑着柴禾的老汉,于古朴中透着一丝道意。

绕过影壁,后面却是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