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2 / 2)

远走得慢,十月底也该到了。小太子提出疑问。刘彻摇头笑笑:“你呀,聪明的时候跟猴儿似的。你都说了八月底就下雪了。倘若下半个月,大雪及膝,你叫他们拿什么送?”顿了顿,“再赶上驿站下大雪耽搁几日,除夕前能送到已属不易。”刘彻看一下奏章外封,确实没有加急字样。

小太子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拉住他的手臂,“父皇,父皇,关东可以种稻的话,那是不是说关东贫民不必再背井离乡四处迁徙?”

刘彻恍然大悟:“朕怎么忘了。关东竟然真可以种水稻。据儿,拿笔墨,朕得问问怎么回事。”

太子殿下笔墨伺候:“孩儿记得此事好几年了。懂农事的官员难道一次没提过?”

刘彻仔细想想:“朕记得他们头一年抵达关东没急着试种,而是先查当地土地。那些会种水稻的官员都是南方人,关东的冷超出他们预料,他们觉着育苗时间晚了,但还是早了。稻苗良莠不齐,他们不知亩产多少,朕劝他们慢慢来,就是最后没成朕也不怪他们。他们大体怕朕失望,确定可以扩大种植才敢上报。”

小太子又看一遍奏章:“既然需要四处暗访,想必不止十里八村。”

刘彻颔首:“春望,宣大农令。”

春望知道陛下有意培养金日磾,令其前去大农令府。

“父皇找大农令何事?税收吗?”

刘彻摇头:“关东贫民不需要朝廷救济就好了。朕还敢指望他们纳税?朕令大农令给关东拨钱修桥修路挖沟渠。年后雪停了就把钱送过去。朕再也不想令贫民迁徙。比出兵十万打匈奴还费钱。”

说到钱,小太子想起先前听到的传言,“父皇,听说您想用银锡做白金?”

“听谁说的?”刘彻心脏紧缩,哪个混账这般多嘴。

小太子:“上林苑啊。父皇,类似的招数只能用一次。”

“没有的事。”刘彻脱口道。

小太子抱着老父亲的手臂:“你做白鹿皮币的时候孩儿可曾说过什么?”

以前刘彻以为儿子跟当时的大农令颜异一样反对。后来才知道他误会了,只是不赞同用鹿皮代替铜钱。再后来张汤构陷颜异,刘彻才知道就算儿子一开始就知道全貌也不会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