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1 / 2)

除非西夏王和辽王脑抽了,又或者他们有十足的把握能打败大宋,不然他们不会轻举妄动地对大宋用兵。

这些年,西夏和辽国有各种各样的天灾和人祸。多亏了大宋,每年送来的钱,不然他们没法休养生息。

别看这些年,西夏和辽国的兵强悍凶狠,但是他们国内的情况并不是太好。一旦打仗,他们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就白费了。

这几年,西夏和辽国是不会举兵攻打大宋的。不过,过些年就不好说了。

大宋对西夏和辽国来说是一只肥羊,他们早晚要把这只肥羊宰了吃了。现在不宰它,就是让它再肥美一些。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宋仁宗见狄青一回到北境,西夏和辽国人就不敢再骚扰北境,自然高兴,在朝堂上把狄青夸赞了一番。

大臣们当然不高兴狄青被夸奖,但是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暂时也不敢建议让宋仁宗把狄青从北境调回汴京城。

关于西夏和辽国人杀了三四千的北境将士和百姓一事,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呵斥两国的野蛮残忍行为。还是赵旸上奏,让宋仁宗写信质问两国。

大臣们怕赵旸这个质问惹怒两国,纷纷反对,这把赵旸气得不轻。

人家都欺负到家门口了,这些大臣却逆来顺受,这让赵旸又在朝堂上发了一顿火。

赵旸的话非常不客气,直接骂大臣们怂,骂他们没有半点骨气,还骂他们白读了圣贤书,没有学到圣贤们半点风骨。

宋仁宗觉得儿子说得对,也赞成儿子这个建议,写了信质问西夏王和辽王。其实,信是赵旸写的,他的言语非常强硬,并且警告西夏和辽国。如果他们再敢骚扰北境,大宋的将士们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西夏王和辽王也知道大宋有很多名将,如果真的把大宋惹火了,他们也不会太好过。他们回信说是北疆将士们擅自做主的行为,他们并没有撕毁条约的打算。他们还表示日后会约束北境的将士,不会让他们再胡作非为。

虽然知道西夏王和辽王说的是冠冕堂皇的话,但是他们最起码把态度摆了出来。赵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西夏和辽国知道大宋不是那么好欺负。其实,他就是看准了西夏和辽国暂时没有出兵攻打大宋的打算。

福宁宫里,赵旸向宋仁宗提议,明年让武将们上朝。

宋仁宗听到儿子这个提议,非常吃惊:“明年就让武将上朝?”

“对,明年就让武将上朝。”这段时间,赵旸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越来越失望,他觉得不能再任由文臣们这么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