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1 / 2)

至于苏轼他们。两年前,他们兄弟俩申请去外地任职。苏轼去了江南,苏辙则去了北方。

沈括也去了外地,不过他不是去外地任职,而是去外地游历。当然,他没有辞官。他是奉太子殿下的旨意去游历。

赵旸觉得沈括一直待在宫里,并不是什么好事。像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才能。

福宁宫里,赵旸和宋仁宗一起处理政事。

两年前开始,宋仁宗就让赵旸处理一些政事。这两年来,赵旸处理政事越来越娴熟,让宋仁宗轻松了不少。

“爹爹,今年的科举考试结束后,就让我去北境,你别忘了啊。”如果不是今年有科举考试,他现在就准备去北境了。

“没忘没忘,一定会让你去。”从去年起,赵旸就一直在宋仁宗耳朵说这句话,宋仁宗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等今年的殿试结束,等到九月份,赵旸就决定去北境,然后亲自率军攻打西夏。

先把西夏霸占的几个州抢回来。

为了攻打西夏,他准备了四五年。目前,攻打西夏的时机已成熟,不能再拖了。

第122章

二月初八, 童试中的县试准时开考。

县试一般考四场,考的内容自然是经史子集。不过,县试的四场考试,并不是每场都必须考。

如果学子考过县试的第一场考试, 也就是正场考试, 可以不用继续考。

县试是童试的第一场考试, 录取人数是非常多的。学子要是考过了正场考试, 那么剩下来的三场考试可考可不考。学子可以选择继续考剩下的三场考试, 也可以选择不考。

如果第一场考试, 学子没有考中, 那么他可以参加第二场考试。

没有考过第一场考试的学子,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剩下来的三场考试。不过,一般而言,没有人不会不继续考剩下三场的考试。还有一点,第一场考试没有通过的人,必须考完剩下的三场考试。如果学子考过了第二场考试, 那他就得继续参加第三场、第四场。而且,他必须全部通过第二场、第三场和第四场考试,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府试。

县试考试的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要考诗词歌赋、策论和圣谕广训, 以及算术等。算术是赵旸特意加进去的。

旧的科举考试,不管是解试,还是殿试,考试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比如说明朝的八股文。赵旸觉得强制要求格式不好, 会限制学子们的发挥, 就取消了格式。当然,一些忌讳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