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2 / 3)

两日时间,足够这个帝国的丞相想明白一些事情,却也更加迷茫。

帝王身体最脆弱的时候,召见的是蒙毅与章邯。他等了两天,及至今日,终究承认自己也成了那个被帝王刻意避开的人。

这一刻,李斯几乎泪如泉涌,哽咽无法成言。

嬴政望着他的头顶,间杂这斑驳的颜色,昏暗的灯光下,已是垂垂老矣的形貌。

他不禁叹道:“李斯,想不到,有一日你我君臣,都老了。”

李斯声音哽塞:“陛下还在盛年,陛下万勿此言……”

嬴政轻笑一声,这是极少的,像是自嘲一样:“李斯,有时候,你真该学学盖聂。”

李斯一怔,抬起头来:“盖——”

他一时不知盖如何称呼此人,剑圣?

盖聂?

帝国的叛徒?

帝王似乎沉浸在某种回忆里:“你知道他最后一次来咸阳见寡人,与寡人对饮,对寡人说了什么?”

李斯茫然道:“老臣不知。”

帝王:“他让寡人,召回扶苏。”

一瞬间李斯如同醍醐灌顶,他终于想明白了这些日子帝王的异常。全盘之下,帝王的心思已经从诛灭六国贵族,变成了帝国储君之上。

储君之位的悬虚,正是帝国环环关联之中,恰好缺失的一块。

而这件事,居然不是从他一个总领大政的丞相口中提出,却是从一个帝国头号叛逆的嘴里说出。

帝王一意孤行直上九原犒赏军士分明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秘而不宣的缘由是为了带回扶苏,确立储君。

而如此大事,却对他只字不提,直至今日。

因为他的一番告密之言,导致了帝国最有希望的储君被流放边陲。

方才的汗水随着这句话的层层剥离逐渐冷透,及至彻骨。

一个新时代的降临,注定需要一块踏脚石。

帝国丞相仿佛看见了一条至暗的路,一路向北,无法回头。

那是秦国辉煌一时的商君曾经走过的路。

是与商君相知相遇、曾经互相扶持的秦孝公,留给他唯一的路。

……

李斯思绪混乱,他此时想到,或者皇帝能在此时推心置腹说出一句:丞相,若寡人先行,你便辞官吧——不,皇帝绝不会说出自己先行的话。那么就是当庭斥责了,只要帝王在大臣前连番斥责于他,他便学那张仪辞官归隐。后半生落魄潦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