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1 / 2)

曹操直觉,思齐这次不会让自己失望。

思齐想了想,对曹操道:“既然陛下有意向要晋封您为魏公,若是您也愿意, 只管应了便是。”

对于曹操想要进封魏公这事, 虽然朝中之人众说纷纭,汉室宗亲也都有了反应,但这件事对于思齐而言关系并不大,故而她对这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反正现在汉室形同虚设, 曹操掌权这么多年, 一直都是朝廷当中说一不二的第一人, 封和不封也没什么区别。

相比他的儿子曹丕而言,曹操本人已经算是保守了。

既然曹操晋封魏公对国计民生没什么害处,他想封就封吧,都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了,自然不会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

曹操还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每次他有什么想法,都会先派人明示皇帝,经得皇帝允许后,再打着皇帝的名义说这件事。

这次也不例外。

依着曹操的说法,这是皇帝“想晋封他为魏公”。

思齐作为朝廷的翁主,守法好公民,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曹操脸色终于缓和了些许。

曹操认为思齐是个自幼就见事明白的女郎,这么一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虽然她的支持对于这件事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但今天得到了她的肯定,自己就觉得心情愉悦了不少。

曹操也觉得很奇怪,思齐一个皇帝的嫡亲堂妹,朝廷正经封诰的汉室翁主都不计较自己晋封魏公的事情,那些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又在那里计较个什么劲儿。

他想做的事情,没人能够阻拦,他一直想着尊重他们的意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结果这么多年了,他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却一直换不来他们的另眼相待。

现在看来,即便汉室式微至此,只要他压在汉献帝头上一日,这些人对他就永远不满意。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建安初年的他,还需要看汉献帝脸色,跟董承等人周旋。依他现在的实力,只要颁布命令就好,那些不服气的,不想举兵造反,也只能憋着。

曹操继而意识到,如今他权柄渐渐大了,不需要再去顾及那些汉室宗亲的看法,也不需要找人去平衡那些根本不会对他产生影响的宗亲势利。

他们若是不服气,也只能憋着,反正他也没想要采纳这些人的意见。

既如此,刘赟用处也就不大了,他在荆州驻守的那几年,宗亲们也没翻出什么水花。

而刘赟若是一直留在朝中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