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2 / 2)

则不同,很多田地都旱得厉害,甚至有些颗粒无收。

休息了一晚过后,思齐带着自己谋士团和河安官方签订了协议,同意将成州的准备粮食借予河安度过难关,等日后河安有了余力再还回当初接走的粮食。

思齐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无需利息,不设期限,只等河安情况好转后再按协议归还”,余下的由谋士团自己发挥。

常王一直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如今这边情况实在也不好,所以思齐并不担心常王会言而无信,而是更担心河安及周边郡县的情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拨粮赈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今年从开年开始气候便好了许多,思齐请常王带自己和刘赟等人去田间看了作物和收成,对常王表示,河安这边的条件比成平实在好太多,但亩产收益连成平的一半都达不到,田地作物规划也不合理。

常王被思齐说得更是发愁,两眼直直地盯着思齐,等着她的下文。

面对着这样的常王,思齐也不好意思在卖关子,直接将刘赟推到了前头,对常王道:“如今成平民众评出的最知名、最有建树农学家便是我阿父了,不如就让他留下来多多指点一下吧。”

常王听了思齐的话大为惊奇。

真没想到刘赟种地竟然还能种出来这么多名堂。

他一直认为,自己和刘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因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地位为大家所尊崇,但本质上还是只能依靠身份,不能靠着自身能力立足的人。

以前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废物,没想到对方已经悄悄成了大师,惊艳了世人,这让常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赟端起了架子:“留下指点也不是不行,只是称呼要改一改,不要再叫什么黎王,唤我先生便是。”

“从此我们都要唤贤弟作‘先生’吗?”常王颇为有些不自在道:“这样叫起来实在有些别扭,这些年我都习惯了叫你贤弟,要不……叫你贤弟先生?”

思齐站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 =

又过了几日,思齐收到了刘备的来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