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三十六章 并信从前史不真

第一百三十六章 并信从前史不真(2 / 3)

的。

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

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曹公公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但王安被魏公公阴谋搞掉,发配南海子后,王安所赏识的曹化淳也受到了牵连。

要不是朱由校简拔,命曹化淳办差。曹公公现在就已经被逐出京城,发配到南京看坟守墓去了。

所以,这个差使必须得办好,办得令皇爷满意,他才能够稳住脚跟,免得被排挤驱逐。

看过外兵的训练,曹公公对勇士、四卫两营甚是不满,才有了督促和训导这一幕。

不光曹公公想办好差使,连孙应元和曹遇吉也是同样的心理。因为,他们也是被圣上简拔,才有了现在的官职和权力,哪敢不竭力报效。

孙应元等人保证保证再保证,才算稍稍让曹公公放下心,起身离去。

“明天训练加量!累不死就给老子往死里练。”

孙应元送走曹公公,转回来便瞪着众将,以不可置疑的口气发布命令,“京师卫戍,如此重任在肩,若还不如外兵,如万岁所言,都他娘*的滚蛋得了。”

…………………

什么是皇帝,或者说咋样做才象皇帝?

以前还有些谨小慎微的朱由校,现在已经有了答案。没有什么象不象,只要你活着能继续干,那就是皇帝。

放飞自我的正德帝,宅在深宫不露面的万历,修真求仙的嘉靖,还有西晋的大傻子皇帝司马衷,坐上了那个宝座,一样是九五至尊、统御万民。

当然,朱由校在人前还要收敛矜持些,谁还不要点脸呢!

可在后宫,他却是越来越放松。在家里还装啥呀,作秀也特么的是很累的。

至于什么青史留名,至于什么昏君、明君的评价,朱由校是越来越不在乎。

就象曹化淳,生前又是辩驳,又是自己找证据,有用吗?

临死前,他不是照样无奈地发出悲叹:“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

朱由校是看开了也就放得开,别想着死后咋样,就把现在过好,问心无愧就完了。

所以,对于那些能在以后骂他黑他的文官,一点也不客气,滚了一批又一批。

而对那些守旧官员的偏激奏疏,朱由校也不惯着,下旨斥责,并明发邸报、报纸刊载。

“……西夷火器能克东虏,若我辈何……”

这是哪个混账不长脑子,连葡萄牙、西班牙都分不清,还在纠缠引进制造红夷大炮的事情呢?还若我辈何?你说要你这样的废物有屁用?

朱由校哼了一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