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太大。
即便有火枪质量性能威力的差别,人数上的优势也足以弥补。如果是倚坚城而防御,就更能拉近武器上的差距。
想法不错,抛开其他因素,做法也是正确。
汉兵以刀盾手和鸟铳手混编,这样的想法和布置也很现实。
没有刺刀,鸟铳手没有近战肉搏能力;刀盾手呢,能够遮挡铅弹(以鸟铳作试验),又不象长矛手那么占地方。
明军战阵巍然不动,二十门佛朗机炮布在阵前,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步步逼进的敌人。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二百米……双方的火枪都没开火,似乎都在等着进入射程之内。
轰,轰,轰!三声轰鸣打破了战场上沉闷的紧张,三颗炮弹从沙堤后升起,划着弧线飞向对岸,砸了下去。
尽管已经反复测算,调整好了火炮的方向和角度,先行登陆的明军也在阵前数百米设置了指引标记,炮兵依然进行了试射。
三颗炮弹或近或远,两颗落入了敌阵中,一颗落在阵前,距离明军的战阵还有一百多米。
罗立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弹着点。随后,他看到了友军打来的旗语。
“角度方向不变,开火轰击!”罗立精神一振,大声下达了命令。
百多门火炮,他差不多是挨个检查过的,可到现在,他的心才算彻底放下。
数年来的成长历练,罗立已是炮兵总指挥。不管是在宁远城头施放的红夷大炮,还是大明重迫,他都已经掌握纯熟。
如果只是他自己业务精湛,那还算不得什么。
最重要的是罗立编制了火炮的射击诸元表,按照上面的数字查找比对,就能通过仰角、装药量等射击诸元,大至算出炮弹的落点。
说白了,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和计算能力,就能按图索骥地操纵火炮。这可以称之为一项革新式的发明,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在武学成为教材。
有了这本象字典似的炮兵手册,对炮兵的要求大大降低,培训的速度则大大加快。更多的战争之神出现在战场,使明军如虎添翼。
三颗试射的炮弹砸死了两个汉兵,在地上翻滚着冒出丝丝青烟。知道轰天雷的汉兵不禁为之惊呼尖叫,赶快远离危险。
轰,轰,轰!三声爆炸响了起来,火光一闪,在腾起的黑烟中,弹片激飞,响起了一片惨呼惊叫。
对于列阵逼进的汉兵来说,三颗炮弹能波及的范围实在是不大。
弹着点周边的汉兵陷入混乱,离得远的却影响甚微,远处的汉兵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千的人马,不可能因为三颗试射的炮弹而混乱不堪。而且,这三颗爆炸弹的杀伤力,可能并不比红夷大炮的实心弹更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