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章 深化改革

第三百章 深化改革(2 / 4)

,在某些方面则是刚刚开始。

比如市舶司,离皇帝心目中真正的海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再比如吏转官,也跟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和晋升,有着更多要完善的地方。

而大明收入最高的市舶司,现在要数上海和广州,郑芝龙和吴铮便是要被派到这两个地方。

其他地方的市舶司,吏部也报来了任命名单。有原职留用的,也有履新就职的。

“监管、征税、查私,这是最主要的三项工作。海贸大兴,是可以预见的,关税也将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皇帝并不奢望大明的市舶税收能达到宋朝那般惊人的数量,但现在的收入状况,却显然不能令他满意。

细化机构,细化职能,市舶司暂时归属户部,但早晚是要单独划分出来。

而最先从六部独立的部门,却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税收工作,职级与六部相同。

可以看出,皇帝最关心的是经济,也就是大明的钱袋子。只要有钱,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军力扩充,抑或是恤民措施,都能够放手去干。

郑芝龙和吴铮用心听着,都知道皇帝爱财,可却不明白皇帝的宏图大业。

说了半晌,皇帝才命人搬来绣墩,给了二人了不得的礼遇。按他们二人的官职,哪会想到能在皇帝跟前捞个座儿?

“谢万岁恩典。”二人施礼之后,才恭谨而小心地坐下。

皇帝命宫人把相关文件递给二人,说道:“这是朕草拟,又经过众臣商议。你们拿回去,到海关总署和同僚们再细细商议研究,修改完善后呈给朕看,才算最终确定。”

其实,这样的工作并不需要皇帝耳提面命。但皇帝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皇恩浩荡,亲自召见更能让臣子死心蹋地的尽忠报效。

“万岁。”郑芝龙拱手道:“微臣觉得东番、湄公两地也应建市舶司,从地理位置看,两地发展潜力甚大。”

皇帝微笑颌首,表示赞赏,说道:“都在文件中,虽是孤悬海外,却也是大明疆土,朝廷不会落下。”

吴铮是个稳重的,没看到文件,不了解细致,便不轻易发言,禀持的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郑芝龙还是读书少了,也热衷功名,倒是显得急切了些。

不过,皇帝倒是不以为意,更以收服了历史上的海上巨孽而暗自得意。

又随便说了几句,皇帝便命宫人宣读圣旨,并把新官服当场赐下。仪式感要有,当面赏赐效果更佳,这也是皇帝学到的驭下之道。

郑芝龙、吴铮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几年来的升迁让他们认清一个道理,忠心侍君、实心任事、奉公守法能保无虞。

今年秋后,可是又砍了一批贪官的脑袋。虽然比照去年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