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九十二章 无题

第四百九十二章 无题(2 / 3)

析和判断。

少英院初中部在他看来,还是可以满意的。况且,这是在古代,能搞成这个样子,已经超过了西夷的学校。

调整和完善当然还是需要的,可也要在摸索中前进。毕竟,不能太过独立于这个时代。

学会了,学成了,就要有安置。还要安置得很好,让别人羡慕。这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学习,更多的孩子摆脱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

再过几年,最多三五年,师资力量应该够了,该是成立师范学校的时候了。

皇帝的目光从窗外收回,心中作出了决定。

建立学校,从城镇开始,再逐渐发展到农村。这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必然道路,也是普及教育,提高大明子民文化程度的正确方法。

这涉及到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师资力量的培养。现在,条件虽然还不成熟,但也差之不远。

而少英院初中部的学生毕业,就完全能够胜任小学的教学。教师,国家财政发放工资,与拿俸禄的官员,也相差不大。

………………….

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春耕,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又是老百姓最为忙碌劳累的时候。

地方官员们也是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应对大灾害,报纸时时提醒,皇帝可是一直放在心上。

经历了大旱的陕西,前后两道奏疏,让皇帝又喜又忧。

春耕时下了一场大雪,持续一年多的旱情有缓解的迹象;可大雪下得不是时候,把苗给冻死了大半。

这是要让朕的心情坐过山车吗?

皇帝虽然知道大灾害才刚开始,并做好了长期抗灾的准备。但有好消息,依然会高兴和轻松。

好吧,苗冻死了再补种,有生长期短的作物,还有去年修的水利设施。一年下来,总会有些收成。

况且,皇帝要求地方官府屯积粮食,并不断地运输补给。即使颗粒无收,也不虞有饥荒的发生,流民的大规模出现。

陕西年前报上的大兴土木的计划,皇帝已经批准,全部是以工代赈的项目。铺路修桥、水利设施、建仓盖房等等,今年还要加上铺设铁路。

活儿是不缺的,有工作就有粮食。如果计算成本的话,建设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并不是和发放的那些粮食能够价值相当的。

也就是说,其实朝廷和官府是赚了的。要在平常年景,花钱雇工的话,花费要比现在多不少。

而在大灾之年,老百姓能吃饱饭,也是感激万分,十分满足。

两边都满意,这样的赈灾模式就能够持之长久,帮助朝廷渡过最艰难的十几年。

果然,意料中的奏疏很快又呈到案上。陕西巡抚奏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