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真是大昏君> 第五百一十三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第五百一十三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2 / 3)

但孙传庭由皇帝简拔,顺风顺水作到三边总督,显然是并不满足于此的。

西域自从汉武帝时期纳入中国版图后,历经两汉、魏晋、隋唐,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在宋、明两朝,与西域的联系减弱,可以说是失去了控制权。

班超、侯君集、苏定方、裴行俭、高仙芝……这些史上所载的名将,都与西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但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退出了西域,至今已经两个朝代。而在汉唐时,先后十六次征西域,留下了或悲壮或灿烂的事迹。

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身前身后名。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在封建社会里,只要是忠臣,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理想和抱负。

这和“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一个道理,家天下嘛,皇帝就是国家。

只不过,皇帝的英明神武,皇帝的雄心壮志,给了臣子们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不管是牧民一方,还是征战沙场,同样能够封侯拜相,同样能够青史留名。

君明臣贤,古代还会把帝王的英明和昏庸,与臣子的贤明和奸佞联系起来。明君在位,自然贤臣辈出;昏君当道,自然奸臣无数。

总之,因为家天下的缘故,皇帝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上至群臣、下至百姓的思想行为和生活。

孙传庭、朱童蒙、毛文龙、沈有容等武将都感到庆幸,皇帝的开拓进取,国势的蒸蒸日上,给了他们更宽广的舞台,得以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而大明军力的不断提升,更给武将提供了强大的信心。这是胜利的基础,更是建功立业的凭恃。

否则,别说开疆拓土了,就是卫护边关都做不到。从太祖立国,边患就存在,一直持续了百多年,大明的皇帝甚至都被俘虏过。

但现在,边患已经接近消除,原来的北方边镇,差不多在收服蒙古诸部后,就要变成内地城镇了。

而这还不能让皇帝放马南山,重新收复西域,重复汉唐之威,皇帝已经定下了“十万雄师下天山”的宏伟计划。

这气魄,这雄心,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春风不度玉门关,十万铁骑下天山。孙传庭时时想象着这般雄伟壮阔的景象,并为之心旌摇荡,激动振奋。

远处,一骑飞驰而来,却是风尘仆仆的信使。近前下马施礼,呈上朝廷的邸报。

信号塔通讯网的建设,使得陆上的通讯速度比原来的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上数倍。

而朝廷邸报,虽然说不是紧急下发的旨意或军令,对于官员和武将,却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孙传庭阅过邸报,哈哈一笑,伸手递给军情司主管曹正华,说道:“东北战事已了,接下来就要看咱们西北方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