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番纰漏,宝玉在贾政盛怒之下被打个体无完肤。但经过精心调养之后,不过二三十天的功夫,也活蹦乱跳的痊愈了。贾母心疼宝玉前番受罪,便压着贾政的气性任由宝玉在园子里头游荡嬉戏,又从族学那里告了假,那意思明显是短时间内不准备再去了。
游手好闲了将近月余的功夫,贾政又点了学差。择日起身离京。贾府上下又是好一顿的折腾。待贾政走了之后,贾宝玉便缠磨着贾母和王夫人两个说了外出游学的事儿。因怕老太太担心诸多不肯放人,贾宝玉倒也留了个心眼儿,只说是跟着甄家的人下江南走一番,其余的没有多说。
果然,贾母等人一听说是跟着甄家一起行动。虽然心中依旧不舍,但到底也舍不得和甄家亲近的机会,便也同意了。
于是在贾政动身离京几天后,贾宝玉便也包袱款款的跟着甄家众人走了。出了神京,自然有薛蟠早就吩咐好的管事车队前来接应。领队的头目自然也得了薛蟠的悉心吩咐,一路上对于贾宝玉诸多提点,将胭脂铺子从选料、进货、铺货等等程序事无巨细的说了好几遍。好在贾宝玉对这个十分感兴趣,也很耐心的听了。还时不时的问两句,只让那管事的觉得这位贾家公子竟然如此的天资聪颖,举一反三,倒也不像世人传言的那般纨绔。尤其是身上没有其余官家子弟的傲气和骄矜,对他们这样的“贱民”也和声细语的,丝毫没有训斥。怪不得自家大爷另眼相看呢!
自感尊重之余,教导宝玉越发细致了。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门在外,虽然宝玉的意思只不过是随意游走一番,但见识阅历自然是每每增长的。从神京到云南,相隔万里之遥,期间所经州省民风土俗各不相同。宝玉又是个好打听研究的性子。这么一地一地的逛下来,虽然说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思维方式和举止行动隐隐和原先也不一样了。
那管事又得了薛蟠的嘱托,走到后来的时候也刻意留出机会让宝玉处理一些随时发生的琐碎事端。刚开始磕磕绊绊的总不容易,慢慢的上手之后,竟然也游刃有余了起来。
且最重要的一点,宝玉因在处理杂事的时候体会到了事净后的成就感,性子当中竟也多了几分爽利,不像早先那般的绵软优柔了。点点滴滴的改变着,相信转过年后再回神京,定然能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每半个月管事自然会给薛蟠书信一封详细说明宝玉的境况。薛蟠一五一十的看在眼中,竟然也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之感。
将这话说给徒臻听的时候,换来的却是徒臻的一阵取笑。
“你才多大点子年纪,竟然就有了这么大的儿子,忒不知害臊。”徒臻虽然这么说着,心下也难免忐忑。顿了顿,还是忍不住的问道:“你很喜欢儿子吗?”
薛蟠诧异的看了徒臻一眼,心知他又多心了。两人相处之后,薛蟠就觉得徒臻哪点儿都好。就是这好多心猜忌的毛病,着实令人头疼。当下拍了拍徒臻的肩膀,再一次耐心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