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同了。”
李牧是查过唐朝初年的资料的,在唐朝初年,盐业还没有归为朝廷管理,是可以允许私人制造贩卖的。
而且大唐初年又是一个缺盐的时代,如果贩卖盐的话,其中的利润绝对会无法想象的。
“理是这个理,但是泉州没有盐井啊,我们根本无法熬制盐。”卫大用很想赞同李牧的话,可是泉州至今还没有发现一口可食用的盐井。
“所以我说的是大海啊。”李牧提醒道。
“不行的,海水煎煮的盐有很多的弊端,不仅颜色差,味苦,质量下成,根本不适用于食用,如果不是比不得已的话,是没有人买海盐的,而且海水煮盐所得的利,低于所消耗的木炭的本钱,这是一项赔本的行当”
卫大用曾经也想过用海水制盐,只是最后因为成本问题而放弃了,见李牧说的也是用海水制盐,于是好心的提醒道。
“使君放心,既然本爵爷说了要用海水制作盐,那么必定有办法,让它达到食用的要求。”
李牧是知道海水煮盐的弊端的,他又不是傻子,中国老祖宗从黄帝那个时候,就开始使用海水煮盐食用了。
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发现了井盐法,再加上井盐法所得的盐,要比海盐上乘,井盐才逐渐取代了海盐。
而且李牧还知道,在制作海盐的时候,会产生母液,这种东西可以用作重工业生产中去。
试想一下,用在重工业生产中的东西,是人能够食用的吗?
更何况李牧是知道唐朝,根本就没有提取母液的方法,只是一味的将海水进行煎煮之后,就是所得的海盐了。
而现代则有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去除母液这道工序,可以让海盐达到让人食用的地步,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工序。
李牧相信,他制作出来的海盐,将是大唐最上乘的海盐。
为什么李牧不从现代成吨的带盐来大唐,那样的话,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没办法,李牧也想带,只不过在现代,盐也是管制物资的。
不要说过省了,就是大量的没有目的的购买盐,都有可能会被查的。
那样一来,还不如直接带着技术,在大唐晒盐呢,为此李牧可是带了五千吨的高标号的水泥呢。
“既然爵爷有办法,那自然是好的。”卫大用听到李牧有办法解决海盐的弊端,心中不觉一喜。
想到这制海盐,必须就近取材才可以,不可能让人挑海水进城进行熬制,于是卫大用将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不知道,爵爷要在哪里熬制海盐呢?”
“就在这里。”李牧指了指他的营地。
“不可。”卫大用听到李牧要在这里熬制海盐,立马否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