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3 / 4)

也要等春天来了再说。

若是朱高炽再发狠办一次冰雕展览,谁受得了?

孟清和没有随大军出征,天气骤寒,他开始发热咳嗽,赵大夫看过,说是旧伤复发,伤了身体底子,需要静心调养。

朱高炽趁机向燕王要人,天寒地冻,孟同知跟随出征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不如留在北平帮他处理政务,顺便让王府良医为他调养。

“孟同知不及弱冠,身负大才,若不能保重身体,难免可惜。”

不管朱高炽是出于何种目的,到底帮了孟清和。

如果真随大军出证,孟清和不知自己是不是能扛过来。今年似乎比上一年更冷。

“既如此,孟同知可留在王府,听世子调遣。”

“谢父王。”

留下孟清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归附的草原部落。

挑选出的部落勇士随军出征之后,留下的老幼妇孺需要妥善安排,这是燕王交给朱高炽的任务,朱高炽总要找几个帮手。说来也奇怪,北平布政使司和王府官属上下,没一个官员能同这些蒙古人沟通良好,孟清和却是个特例。

语言不通?没关系,有翻译。再不行,可以直接画。

遇上蒙古部落派人来要粮食要盐要各种生活物品,文官们要面子,抱着圣人学说,不好因为三瓜两枣的和他们计较,武官大大咧咧,脾气火爆,一言不和马上吹胡子瞪眼,桌子掀不起来照样摔凳子。

换上孟清和,从接待到讨价还价再到把人送走,用不上两盏茶的时间。

同样被派到朱高炽处听命的侯显难免感叹,当初若有孟同知随行,忽悠……不对,因仰慕王爷归附的部落必定会更多。

事实上,孟清和不比侯显等人的手段高出多少,他只是更具观察力,能最大限度揣测这些归附部落的意图。进而开始讨价还价。

比不上文官要面子,也不会动不动发脾气,做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

要粮食,可以。

要盐和香料,也可以。

要布匹,更没问题!

但是,东西不能白给。

孟十二郎笑眯眯的打着算盘,“如今诸位搭帐篷的地儿都是王爷给的。开春后放牧的草场也是由王爷划分,难道诸位不想要好一些的草场,养更多的牛羊,生活得更好?”

一番话切实瘙到了对方的痒处。

壮汉们桌子不拍了,眼睛也不瞪了,眼巴巴的瞅着孟清和,双眼直冒星星。

骏马任骑,牛羊成群,再不用为过冬会饿死牲畜,冻死族人发愁。

多么美好的生活!

这些部落之所以被侯显说动,愿意内附,归其根本是在草原上过不下去了。

本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