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3 / 4)

子的《道德经》?就算拿本《金刚经》也比《道德经》强吧?这和直接让他叛出师门有什么区别?

不对,他还没拜师,也没加入这个和尚的不良门派!

没等孟清和想明白,手里的书突然又被拿走了。

抬起头,道衍和尚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为师拿错了,这几本才对。”

孟清和接过,低头再看,《易经》。也没比《道德经》好到哪里去。

怀疑的看向道衍,这位真是佛门弟子?

“大师教诲,在下一定好好钻研。”

从书页来看,手中的《易经》定然是古本,怕是宋以前流传下来的。不谈书中的内容,单是书籍本身便已价值连城。

《道德经》和《易经》都不是佛家的东西,大和尚是疏忽了,还是故意的?

道衍捻着佛珠,很想说几句话来挽救一下在徒弟心目中的形象,孟清和却忽然站起身,只道今日与大师一晤,获益匪浅,回去后定当苦心钻研典籍,绝不负大师的看重。

“大师,在下告辞了。”

孟同知转身出门,动作干脆利落。

道衍坐在蒲团上,半晌没说出话来。

许久,合目轻笑,又念起了佛经。

这个徒弟当真是狡猾,得了便宜,仍不肯叫他一声师父。

没关系,和尚他有的是耐心。

徒弟总归是跑不掉的。这声师父,叫与不叫,倒也无妨。

接下来数日,孟清和时常被道衍请去“谈论佛法”,朱高炽每每想抓壮丁都落了空。

这也未免太凑巧了?直到燕王妃提醒,朱高炽才恍然。

“你父王将北平政务交给你,也是想看看你的驭下之能。”燕王妃仍有些许病态,气色却比两个月前好了许多,“孟十二郎有才,你要用他,也需思量该怎么用。”

“儿……”

“你自幼受儒师教导,不像你两个弟弟一样张扬,这是好事。”燕王妃顿两顿,接着说道,“可也别尽学酸儒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让人寒心。”

朱高炽没有说话。

“你父王为何能得拥戴?你两个弟弟为何更得武官夸赞?”燕王妃看着朱高炽,目光凌厉,“你年纪渐长,母妃不愿多说,只有一点,看看南京的皇帝,还不能明白吗?”

“……是。”

退出燕王妃所居的正殿,朱高炽的额前出了一层薄汗。

想起母妃的话,不免心中一沉。

为何道衍大师突然将孟清和请去,为何母妃会突然如此教导,还以两个弟弟做比?

驭下之道?

朱高炽呼出一口气,有些恍惚,又似明白了些什么。

燕王妃与世子谈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