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节(4 / 5)

成为明朝掌控安南最有利的武器。毕竟,尝试过“文明”的生活,没人会愿意再到深山密林里去当野人。

“改天,为兄多为贤弟讲讲这些。在为兄面前尚且罢了,被五军都督府里那群杀才知道了,笑话就大了。”

孟清和摸摸鼻子,不说话了。

论起来,这些土人同投靠大明的阮景真和阮希周没什么不同,想保住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财富,势必不能让黎氏再有翻身的机会。所以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上山下海抓捕黎氏子孙,说是为了大明的利益纯属扯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己。

朱能叫来亲军,“带上张百户去柳州。”

“遵令!”

“见到定国公,就说这事我也同意了。”

“是!”

亲卫领命下去,朱能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摊开的舆图上。

随军的兵部职方郎中花费数月时间,将安南,占城和老挝等番邦的舆图做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安南,境内的江河,城寨,田亩,密林,以及各方势力都在图上做了明显的标注。

比起最初的抽象画,完全是质的飞跃。

靠近广西和云南的部分地区,特地用炭笔勾画出来,这里是边民的伐木场所,也是商人购置土地的主要区域。大致估算,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安南国土被划了进来,随着时间过去,被炭笔圈入的面积仍将不断扩大。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孟清和咂嘴,明朝商人到底多有钱,这是要把安南都买下来的势头?

陈氏被灭,黎氏被抓,征讨大军在多邦等地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征辟当地官员和土司暂管民政。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商人大把撒钱买地自然是一路开绿灯。

出售土地的当地大族想得十分明白,安南今后命运如何还未可知。参照安南自身的做法,吃进嘴里的肉肯定不会再吐出来。与其死攥着土地不放,不如换成金银,万一情况不对要跑路,金银可以装箱,土地却一块都运不走。

有这种想法的安南人不在少数。尽管明朝的商人不断涌入,安南的地价仍没太大的浮动,商人们干脆联手将临近的地块都买下来,连成一片更好护卫。

不能种田没关系,单靠伐木也是笔不小的收入。

朝廷要造大船,要建造北京城,只要有门路,木料绝对不愁卖。

孟清和凑热闹,也拿出一笔钱买了一块地。定国公的钱归他管,自然不会落下。

朱能得知,一拍桌子,“贤弟不厚道,这样的好事怎能忘记为兄?”

老子旁的不多,就钱多。买地,种粮!

于是,孟清和发现,比起成国公的豪富,自己仍算赤贫阶级。

仇富有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