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三十四章 相契

第三十四章 相契(3 / 5)

于机巧,神宗大行后,旧党得势。蔡京随风转舵,立转而支持涑水先生,其要求五日之内恢复差役法,众官皆示难以如期完成。独其如约,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蔡京立即摇身再变,即刻表示: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可见其狡诈,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前后相对。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陈东愤愤说道,对其十分鄙视。

“王荆公与神宗君臣相得甚欢,可谓千载一时,然而王荆公对神宗不时直言规谏,乃至面折廷争。与君若朋,然一言不合已志,必面折之,反复诸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而京一切投圣上所好,贡声色。起土木,运花石,以媚惑人主之心,岂止一味逢迎而已,他身为国相。志在逢君。”许宗衡言道。

“一言蔽之,王荆公不失为君子、诤臣。而蔡京则是个十足的奸佞之臣,王、蔡二人岂能混为一谈!”赵柽笑笑总结道。

“嗯,王爷所言令人顿悟,王荆公与东坡先生、涑水先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在于王荆公看到的是自己变法处于善意,为国为民,且仓廪丰满,税赋剧增。而东坡先生、涑水先生看到的却是新法执行的种种问题及实际社会效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截然不同,矛盾当然便无法调和!”陈东击掌言道,

“也可以这么说吧!”赵柽笑笑道,心却说果然‘年轻人’敢说,可也说到了点上,当年有着高度政治敏感的司马光,觉察到了变法的不妥,但具体哪里不妥限于其见识,他不可能作很准确的描述,只能通过变法造成的一些恶果来解释他反对变法的原因,在宋神宗面前不断和王安石争辩,却无法对变法方案作出有力辩驳,只能以“不妥”二字蔽之,结果造成了神宗认为他在无理取闹,他也不得不出走洛阳。

“圣人有‘体用、本末和义利之辨,王荆公即为圣人弟子,读的也是圣贤书,但其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以及‘当深念国体,有先后缓急’云云,一切尽为求财,有违圣人之意!”杨时道。

“龟山先生此话也不错,但圣人也是人,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说出这些话,正恰如干旱逢霖,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如今已过千年,有些话就有些不合时宜了!”赵柽喝了口水道,他明白自己和这些大儒讲这些,十个绑在一起都不是个,只能往务实上引导,“当年的熙宁变法,是以解决国用不足,或是府库不丰的问题为急务,并不是以发展民生经济为急务,而其在行动上与言中常用理财,确与圣人语和国体不合,且神宗皇帝一味地强调‘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王荆公也不得不俯就、迎合这一旨意,以致激起朝臣之间的政争以至党争!”

几个人听赵柽说得新颖,也合情合理,频频点头,赵柽话锋一转道:“但错在王荆公当时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