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一节课(2 / 3)

们是猎户,正在说这三条路上猎物的事,左边的猎户说左边的路有鹿,中间的猎户说中间的路有老虎,右边的猎户说右边的路有野猪。

听了这三个人的话,仓颉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知道每条路上的猎物呢?

问了猎户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根据每条路上动物的脚印来判断猎物的,仓颉由此受到了启发,于是就画了一些东西来代表事物。

羊是一个画法,牛是一个画法,日,月,山,海,树,天,地等等都有它们的画法,这些符号在各个部落里推广开来,大家都开始使用这些符号,这就是初代文字的由来。

慢慢的,后人们又开始根据这些文字演变出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村民们听到仓颉的故事都感觉这个人好厉害啊,原来那些读书人认得字都是他发明的。

“那么我今天来教大家一个字口,就是咱们说话的嘴。”

贺夫子从自己的书箱里拿出纸笔,在纸上写了一个象形字“口”。

贺夫子把那张纸拿起来,举在自己的侧脸边。

“大家看看这个符号,跟我的口是不是很像呢?”

村民们都挤着脑袋要去前面看热闹,铆足了劲的往前去。

“是有点像呀!你说是吧。”

“嗯,还真有点像。”

“你说这还真有点像那个嘴巴,但是这嘴巴上怎么有两个小揪揪呢!”

“是呀,这小揪揪是啥呀!”

“嗐,你们就先别瞎捉摸了,你们还能比夫子有知识吗?等夫子讲就好了。”

等村民们都看仔细了之后,贺夫子把纸放下说:“这个口字就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

后来因为文字的需要和使用方面口字就演变成了咱们现在学的口字。”

贺夫子又在纸上写了一个“口”字。

“你们看,这个字就是我们现在学的口字。”

贺夫子又把“口”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写法都讲了一遍,语言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读口。”

村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跟中邪了一样跟着何大夫一起读“口,口,口。”

等到大家念完了,贺夫子把纸收起来说:“那么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刚才我们学的字。”

村民都开始用手比划刚才学的字,这不比划不知道一比划吓一跳。

“哎呀!我会认字了,哎呦我的娘嘞,我居然也会写字了。”

“大牛婶,不光是你,我也会认字了,也会写这个字了。”

“哎呦,我地娘嘞,没想到我这老头子居然也有认字的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