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有十个原子组成,它们分别是四个碳原子、两个铁原子、两个硅原子、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
由这十个原子分别组成了原子机器人的能量供应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信息储存与空间探测模块、思考判断模块。
他发现利用几个原子,就能组成这些高效的功能模块。
其中运用了引力技术和量子技术,让他的超级大脑在设计这个原子机器人时,都产生疲惫的感觉。
能源供应模块是由四个碳原子组成,它们通过电磁感应效用和引力交互效应组合在一起。
通过吸取电磁力或是引力为介质,在空间中汲取能源。为整个原子机器人提供可供运行的能量。
这种技术发展之后,它可以通过捕捉其他星体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交互。
来产生源源不尽的引力能源。这是赵江预计在以后核聚变能源取得突破后。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新能源技术。
原子机器人的通信技术,它是由两个铁原子组成。
通过对铁原子的外层电子进行特殊轨道杂化,在特殊的铁原子吸取能量后。
它们的电子互相碰撞,产生一种费米子,它是量子远程通信的桥梁。
量子远程通信这项技术,赵江很清楚。
它是由科研大楼物理实验室,量子科技项目组组长刘鸿研究出来。
刘鸿通过对从一个陨石上,获得的特殊纠缠量子研究。
他的量子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现在实验室已经能稳定获得新的量子。
这种量子经过测定,它是一种新型费米子。
新的量子通信,可以在一光年范围内瞬时传递,在五光年范围内延时传递。
它的信息传递非常远,信息的传播频谱非常宽。足以支持正常的通信需求。
只是制造代价非常高,一次制造两对特殊的铁原子的造价。
它的相当于一辆航天飞船,成本真的不算高昂,就是以清瓷科技的吸金能力,制造这个不会伤筋动骨。
但它无法获得大规模应用,主要是它制造的成功率太低,拉升了整体费用。
成功制造这种特殊铁原子的概率不足10亿分之一。
希望渺茫的成功率,才是阻挡量子技术发展的阻碍。
清瓷科技花费数万亿元,几乎透支了科研大楼十年的科研费用。
才成功制造四对特殊铁原子,其中两对儿用于实验室观察。
剩下的两对,直接拿给赵江。
一对用于原子机器人,作为信息的发送端。另一对作为接收终端,显示原子机器人传来的数据。
信息储存与空间探测模块是由两个硅原子组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与弱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