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因为他只是短暂的辅佐过先帝,后来便因为老母,献身曹营。
徐庶是忠孝之人,离开刘备,徐庶发誓终生不为曹氏献谋。
所以说,徐庶在历史上,并无太多表现的机会。
如今他复归大汉,有了证明的舞台。
至于他更适合主持内政,还是执掌军事,刘禅现在也并不能完全确定,所以让他先做御史大夫。
刘禅的这个任命,很快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认可,就在刘禅的话音刚落,他便附和说道:“元直,陛下所言极是,从此你我二人便可共同辅佐陛下,有元直在亮可轻松许多也。”
虽然诸葛亮对于刘禅册封徐庶为御史大夫,有些意外,但是他也很赞同刘禅的这个决定,毕竟徐庶之才与他不相上下,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也并不为过。
见刘禅与诸葛亮都这么说了,徐庶若是再推脱,就显得有些矫情了,于是他当即拜服道:“微臣躬谢陛下。”
……
刘禅在丞相府册封徐庶为御史大夫,这只是口头册封,还不能算是正式的册封,于是在次日的朝会之上,正式进行了一次任命。
同时,经过丞相诸葛亮的表奏,御史大夫徐庶主管内政,置御史大夫府。
开府治事,这是继丞相诸葛亮后,大汉又一位高官开府。
徐庶开府治世,这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做出的决定。
诸葛亮认为,现在徐庶复归大汉,若是还是隶属于相府,难尽徐庶之才,而且徐庶是大忠大孝之人,由他主政大汉内政,他也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军事。
毕竟现在大汉东有曹魏,东南有东吴,西北有凉州羌人,北边还有胡奴环伺。
在此之前,诸葛亮他只能一心二用,他得内外兼顾。
如今徐庶复汉,丞相府将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军事上面。
这样的安排,刘禅自然是满意的。
现在诸葛亮还在,军政之事全归他一人节制,刘禅并不会担心什么,但是人都会有老死的一天,一旦丞相百年之后,军政之事他必然不会再置于一人之手。
历史上的刘禅,也是如此操作。
丞相病逝于五丈原后,他没在设置丞相,而是将原来归于丞相府的职权一分为三,而且还互相节制,从而也可以稳固朝廷政局。
现在随着徐庶的到来,诸葛亮提前推进了这个布局。
诸葛亮如此操作,也让刘禅更加敬重他,同时也坚定了他在前世对诸葛亮的观点,那就是大汉丞相诸葛亮,就是大汉王朝的一代贤相,而非那些谋论当中的权臣。
历史上他大权独揽,那只是他没有寻得可以替他分担之人而已,若是遇到能够分担重任之人,他才不会吝惜手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