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并不分明。他只是看到忽然赶来增援的这支骑兵,赶跑了北门上的叛军之后,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一个个趴在马背上就向北撤退,徐荣还以为这些骑兵在闹肚子。
赵云的士兵当然没有闹肚子,当时趴在马背上的那些骑兵,是在朝地下丢铁蒺藜而已。
城头上的徐荣跟李应不是一伙的,就算当时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估计也不会告诉李应这个倒霉蛋。
变阵完毕的幽州骑兵,不复方才撤退时的“熊样”,忽然露出狰狞面目,他们排成巨大的鸟翔阵型,朝着混乱不堪的飞熊军直扑而来,等快到骑弓射程范围之内时,密集的箭矢无情激射,顿时将冲在最前方的飞熊骑兵射杀一地。
两三轮的骑射结束之后,幽州骑兵来到了飞熊骑兵面前,他们高举斩马刀,无情地收割着人头,并不在乎敌人是骑在马上还是躺在地上。
身处后军的李桓,眼睁睁地看着冲出铁蒺藜地带的前军被无情屠杀,却是来不及救援。此时他若是率军从铁蒺藜带的左右两侧绕行,等赶至前方时,正好迎上对方的鸟翔阵,人家只需用弓箭招呼着,己方就会死伤惨重,全军覆灭。
赵云指挥部队收拾了飞熊军误闯铁蒺藜阵的兵马之后,并没有指挥部队继续攻击,而是抓着被射伤的李应再次向北撤出两里,然后将部队停驻下来,静候李傕派人前来救赎李应。
铁蒺藜阵坑人虽好,却是敌我不分,而且需要出其不意的使用,赵云可不想让自己麾下的骑兵因为杀敌而昏了头,结果撞进自己人挖的坑里面去。
如果换做别的将领,今日或许会与名震西北的飞熊军来一场热血激荡的巅峰对决,以此成就自己的一世威名,但赵云却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采用了这种有些赖皮的战术。
赵云虽然年仅二十五岁,却冷静缜密的令人感到可怕,他不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只在乎自己麾下士兵的伤亡。赵云明白此次前来长安,公子只带了一万骑兵,而且无法得到任何后援和补充,如果不小心谨慎的使用,越往后面就会越危险。
刚刚经历的这两次战斗,赵云都是尽力控制着战斗的节奏和烈度,将士兵的伤亡比例控制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尽管如此,但在统计伤亡的时候,还是有一百多名士兵战死,三百多名士兵受伤。
这几百名士兵的伤亡,已然让赵云觉得心疼不已。
城头上的徐荣将刚刚发生的那场奇怪战斗看得一清二楚,他已经明白了赶来增援的这些骑兵刚才为什么会在突袭成功之后忽然向北撤退,也大概猜到了这些骑兵向北转移时俯身在马背上洒下了一些什么。
就算徐荣身经百战,也是头一次见识这种“不要脸”的战术,他已经被彻底震撼了。都说内行看门道,徐荣深知城外这支援军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