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绾秋记(古言1v1)> 若非群玉(五)

若非群玉(五)(2 / 3)

站在原地,恍若对躁动未闻。他手上还保持着拍打雪粉的姿势,放佛忘记了接下来要怎么做。

有人是可以离她这样近的。

他看见元漱秋倾身与崔怀衿交谈,似乎怕遗漏过他的哪一句话。他看见她越过所有举子,先翻阅了崔怀衿的献书。他看见崔怀衿自在地朝她举杯,像一对真正谈笑无还期的旧友。她呢?他真不情愿去想象,她一样是对他笑着的。

元漱秋给过他一个机会,而他亲手放弃了它。

程俭背过身,将那本册子强塞到辛茉怀里:“帮我找个机会转交给殿下吧。”

辛茉却一点情面不给他留,退后一步,不肯接:“要送你自己送。”

那本书册再一次掉到了雪地里,放佛是它命定的归宿。有一个瞬间,程俭差点想过,不如就让它这么作废。

辛茉听见侍女的通传,冷漠地扫了他一眼,带着杜凡上前觐见。

杜凡边走边频频回头,担心地打量着他。

程俭随意找了个角落,放空地坐了下来。外面再热闹,好像跟他也没多少关系了。

场上的焦点由崔怀衿变为了杜凡。

侍女托着锦盘,由杜凡手中承接过书册,扬声汇报道:“拾萁书院杜凡,进献《便蒙群珠杂字》一本。”

许多人双手抱着胳膊,正等着看今日的首秀有何过人之处,不想先是听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院,继而便听到了“便蒙杂字”的书名。

所谓杂字,是种用来教幼儿识字的启蒙教材。

私语声四起,虽然公主并未限制献书的范畴,但这也太…不登大雅之堂了。

元漱秋并不责怪,温和道:“杜卿,这是个什么说法?”

杜凡撩袍跪下,额头响亮地砸向地面:“在下冒昧恳请公主,以折桂阁的名望,在民间推广此书!”

这话一出,连一直盯着公主帷帐,走神走到蓬莱岛的程俭都有些意外。

大魏朝开科举之后,民间的私塾学堂,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饶是如此,官方兴办的国子监、太学、乡学等,依旧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在教材上,民间唯官方马首是瞻,通行的是由国子监主导编写的《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全书,深受骈俪体的影响,依照平水韵用四言对仗句写成,内容上多选自史传轶事和名人典故。程俭以前在杨家读书时,当然也学过它。拿他一个幼童的眼光来看,除了聱牙,还是聱牙。

后来他大了一点,张羡钓再给他讲解了一遍,他才体会到这本书的好处。但那是张羡钓,仗着他的见识和口才,死人都能给说活了,讲什么不吸引人?

杜凡长跪着不肯起身,一口气说道:“殿下,《龙文鞭影》固然经典,但编写时,面向的是国子监生徒,并不完全适合平民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基础欠佳,教材上的内容也有些脱离实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