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绾秋记(古言1v1)> 应向瑶台(二)

应向瑶台(二)(2 / 3)

扯个一二叁来。而辛茉寡言,能少说一个字就绝不肯多说第二个。

他此番,仍是把“懒得搭理你”的原则贯彻到底,兀自翻阅起书页来,视一旁的程俭为无物。

程俭半是无奈、半是好笑地摇了摇头,信手抽出了一本《拾萁文选》。杜凡声名大噪,他所创办的拾萁书院也随之走到了台前。他与他的学生们,以古体互相唱和,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诗文,被统称为“拾萁派”,在上京的文坛引起了热议。

当然,无论采选、编录,还是大规模的印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能恰到好处地在此时出现,一定是元漱秋早就安排好的手笔。

这个女郎啊…就算程俭早已亲自领教过了一回,还是要为她的机心叹服。

辛茉无语地瞟了他一眼。估计在他心中,已然把程俭当成了读严肃的政论文也会呵呵笑的怪人。

他把手中的书本暂时放下,问道:“掌柜,这本《叁戒》怎么卖?”

掌柜正忙着清点库存,目光匆匆往这边扫过,粗声道:“四百一十文,看小郎君你长得俊,俺给你抹个零头?”

辛茉那张几无表情的面容上,隐约浮现出了一丝纠结。看起来,他花钱的习惯要比乃妹强。

“不能再低了,再低俺要贴钱了。这书可是景行年间的影钞本,你瞧瞧,上面还有述古堂的跋呢。”

掌柜深谙趁胜追击的道理,终于说得辛茉松动。他解开腰间的荷包,正想要结款,忽而被程俭一伸手拦住。

“慢着。掌柜的,你不能看这位辛小弟年幼,就把黑的说成白的哄他吧。”

“嘿——你怎么说话的?”被点名者顿时勃然。

程俭翻开了内芯的一页,指着版口说道:“这本书用的是包背装,书页背对背正折,文字面向外相连,和我们今日的线装书读法一致。但述谷堂的影钞本,为了保护好书芯,用的是一种特别的装订方式,书页向内对折,单边朝向外,与线装书正好相反。虽然装帧都是些花头,但也不能因此平白讹人一笔吧。”

辛茉闻言,立刻撩开了手,转头多看他一眼:“谢谢。”

还真是惜字如金。

程俭无谓地勾了勾嘴角:“我以前做过补书的活计,正巧见过一两次述古堂的藏本。”

“难怪…”辛茉将将说了两个字,便停顿下来,似乎后面的话语十分不容易开口:“你进献给殿下的那本书,很有用。”

程俭反应了一会儿:“——那个啊。有帮助就行。”

折桂阁整日与书籍打交道,市面上却少有以修书补书为主题的论述,全因做这一行,大都依靠师傅与徒弟口耳相传。鉴于此,程俭便参考自己的笔记和经验,动手编写了一本实操手册。

他隐约有些飞扬:元漱秋应该是读到了的。

补书的话题就此终结。满街的喧腾中,冷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