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2 / 2)

名全刻上去,建成了后,再让记者去把这一幕录下来,放到电视台里报道。

也可以让领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特别表扬一下这些人的精神。

我觉得如果这么操作,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把钱捐出来的,哪怕不多,一百肯定不少人捐,多到五百应该也会有人。”

收买人心嘛,大家要是知道能在那里刻上名字,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拿钱出来,这可是能让自己家庭的好名声流传百年,谁不愿意谁傻。

洛老在心里想着这事的实行性,像可可说的,哪怕一人捐一分,一人捐一棵菜,一把面粉,也能有不少。

至少能解决大家不饿肚子的问题。

不过具体要怎么做,还得回去跟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才行。

洛可可想了想,接着道,“爷爷,这两年好像有不少知青想返城,也想尽办法的返城,不如在这里面做点文章。

让每个想回城的人交点教育费?跟材料费?”

洛老听了,哈哈笑起来,好半响才道,“不愧是我孙女,这都能想到,不过现在各地方的农村都难呀,知青返不是不行,只是这些知青返城了后,城里的单位,粮食什么的也缺得很,返城了日子更不好过。”

这个她当然知道了,可再过两年,当高考的消息放出去后,不少已经在乡下成家的知青,抛妻弃子,那场面哪怕以前她没亲眼见过,也不能想象得出来。

不管男知青,还是女知青,为了回城不择手段,好不容易恢复了高考,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回到城里。

当他们回到城里的时候,乡下的妻子儿女,成了他们的负担,只要回了城,就不认乡下的一切。

还有很多,考不上大学,回到城里,没有工作,没有粮本,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也是最乱的几年。

反正到那时候这样,还不如现在就让一些有回城的人回来,至少少祸害一些淳朴的姑娘跟小伙子。

“爷爷,国家以后发展只会越来越好,知青返城是必须的,那还不如从现在开始慢慢让他们回去。

如果他们一心回去,哪怕人在乡下也白费,肯定会想办法嫁给本村人,或者娶本村的姑娘,就为了少干点活跟住得好一些,那样一来还白白糟蹋了良家闺女跟小子。

再说,像他们那么傲气的人,万一以后有了回城的机会,他们在乡下又结了婚,有了妻儿,那时候再回来,你觉得有多少人会不抛妻弃女?那样一来只会伤害更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