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2 / 2)

没有反应,都以为朝廷是不想战火波及到东北平原的粮庄,于是让士兵一直驻扎在坝上。

之后瓦剌人几次突袭,都被戚十一打了回去,众人自觉安全,就没再关注。

草原上发生的一切,比如鞑靼和瓦剌打起来,比如鞑靼内乱这些,也都有奏表呈上,只不过两位帝王都沉迷享受,对于建功立业没什么心思,看过也没放在心上。

既然事情没涉及到大楚,遇到几次袭击,戚家都能打回去,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于是朝臣们也直接搁置到一边。

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关注,比如出海的商队遇到了海盗,五十六艘海船,连船带货物都被抢走了,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其中既有朝廷的官船,也有朝臣们支持的民间商船,也就是说,此次不仅朝廷损失巨大,就连朝臣们都各个蒙受大损失。

这可是关系到己身利益的大事,北方那边小打小闹当然抛到一边,全心全意督促起海战来。

原本包括两位帝王在内,大部分朝臣都认为该节制海军的发展,现在可好,各个义愤填膺表示,一定要肃清海盗,扬我国威!

在这种忽视下,戚十一又在一个月内,连续拿下瓦剌,鞑靼,朝廷不知道消息实在情有可原。

毕竟一个月,消息传递也需要时间不是吗?

得知了结果,朝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办。

恰在此时,张简仨的奏书呈递上来,上面详细记录了戚十一攻打瓦剌和鞑靼的全过程,重点描述了鞑靼内斗,可能是有人故意挑拨,而这人除了戚家不做第一人想。

戚家能达成这样的效果,肯定布局已久,此次不过是时机到了,骤然发难罢了,会出现现在的情况,实在不足意外。

看到这里,两位帝王发了好大的火,“戚家狼子野心!辜负□□信任,实在当诛!”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就戚家今日今时的地位,大楚的皇帝已经奈何不了他们。

所幸张简仨的奏书还有下面内容,他觉察事情不好,当即只身前往漠北,质问戚十一是否想造反。

所幸戚家是汉人,并没有背弃大楚的意思,戚家即便掌握了大漠,也会是大楚的臣子。

为了安抚戚家,他特请旨下令封戚家为异姓王。

反正大楚有异姓王,戚家这么大的功劳,打下整个大漠,封王也是应有之意。

另外,张简仨请两位陛下放心,他以忠心和戚家先祖名誉为要挟,逼戚家签订了羊毛协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