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2 / 2)

成两份干两份工,啧,资本家都不敢这么狠心的。

在雷声结束后,春景和春来突然醒来,见到苏叶坐在火堆边,吓了一跳,忙请罪,“奴才/奴婢有罪,竟在守夜的时候睡过去了。”

苏叶严肃点头,“吸取教训,这次就算了,只罚你们一个月月钱。”

“是!”两人松了一口气,暗暗打起精神来。

月钱罢了,他们还不放在眼里,主子没怪罪就好。

苏叶当然不会怪他们,这也不是他们的错,至于罚钱,也只是让他们安心罢了。

这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他们继续赶路,再没发生什么。

一路上游山玩水,寻访古迹,拜访各地学子,与人论道谈学问。

在游玩之余,她也会时不时关注一下各地的风土民情,以及她做的那些改变对百姓们生活的影响。

和五元镇这个闭塞的地方不一样,川蜀地区的百姓因为长江的缘故,和江南联系紧密,并不比京城接受新事物时间晚。

在这里,她已经看到了各项改革带来的变化,比如大街上用水泥铺路,比如行走的百姓都穿上了鲜亮的衣裳。

随着棉纺织的发展,染色等工艺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改良,染了各种颜色的布也越来越便宜,普通百姓都买得起。

加上这种技术漂染出来的布料,不容易褪色,洗个几十次都没问题。

加上有肥皂加持,百姓洗衣服不用再捶打,也能洗得很干净,换衣服就勤了。

既然换了干净衣服,那没道理不给自己洗干净,对吧?

半年多时间,蜂窝煤已经普及过来,这种廉价又省力省柴火的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

商人都是精明的,在西北发现这样的商机,立刻带到各个地方,偏制作方法是公开的,你看到商机,别人也看到了,那为了抢占市场,他们只能打价格战,越便宜越有人买。

或者和苏叶在西平府实行的那样,买够一定数量的煤炭,或者赊够一定数量,就送专门的炉子。

生火成本一下子降低了,那多烧一点热水,把自己收拾干净一些,就变成一件不那么麻烦的事了。

因而苏叶打眼看去,大街上不再像以前灰扑扑的,许多人佝偻着背,低着头含胸往前走。

一眼看去就很鲜亮,精神头瞧着都不一样了。

这样的变化从巴蜀一直蔓延到南邵,到这里就变成另外一个画风了。

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彩云之南就像是落入人间的仙境,无论景致还是环境,都美好得不可思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