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1章(2 / 2)

实是带着任务去的,探听清楚鞑靼大汗的计划。

闻言,孟国忠和其他闻声赶来的将领都相信了,虽然孟良觉得不对劲,这位陆才成完全不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又怎么可能想到提前探听消息呢。

但当时孟国忠信了,对自己莽撞的破坏了计划,相当愧疚,自请领了二十军棍。

那二十棍打得极重,当晚孟国忠就发起了高烧,好容易被军医救回来,之后一个月也总是反复,伤一直好不了。

孟良相当难过,为自己的不谨慎连累了父亲,但孟国忠一点不怪他,甚至认为他做的对,发现问题及时禀告,这哪里有错。

错的是他不该失去理智,没有去找将军问清楚,就冒然行动,以至于好好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说到底,是他这个副将对主将心存偏见,认为他外戚上位,志大才疏,不堪为主将。

因而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炸,是他失职。

孟国忠愧得肠子都青了,可还是安慰儿子。

孟良此后一个月都没有出去,在父亲身边悉心照顾,可无论他多用心,父亲的伤一直反复,怎么也好不了,甚至有溃烂的趋势。

他觉得军医的水平不行,打算去大同城内为父亲请别的大夫来看看。

可等他进城没多久,突然传来军情,鞑靼部落袭击大同城,城门紧急关闭,三日后鞑靼骑兵退走,才终于打开。

这三日,任何人不得进出,暂时为防城内有鞑靼奸细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要求非士兵不得靠近,不然一律当斩。

孟良心急如焚,却没什么办法,军令如山,他又怎么会不懂。

好容易熬过三日,赶去城外军营,却发现焦土一片,军营内死伤无数,而他的父亲……也牺牲了!

讲到这里,孟良忍住了哽咽,摸了一把眼泪,“我不知为何,就是怀疑此次的突袭,和之前的粮食运输有关,于是为父亲举办葬礼之余,还打听了遇袭的全过程。”

怎么说呢,全程就一个巧字。

在遇袭之前,主将陆才成说是收到消息,鞑靼要袭击大同几百里外的小镇,于是带人去设伏。

他把军营里四分之三的人都带走了,包括了大部分将领,只留下三人。

另外两人在鞑靼来袭时,竟然因为喝酒喝醉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士兵们没办法,只好去请正在养伤的孟国忠。

虽然背后伤口溃烂渗血,但军情紧急,孟国忠毫不犹豫,立刻组织士兵防御并反击,另外还派了人去叫回主力部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