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1章(2 / 2)

程。

她其实跟着夏洛克做过许多无价值且浪费时间的研究,有些研究整整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耗时耗力,最后也不过证明这设想不可行。

但这不代表实验就是无用的,至少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

研究本身就要耐得住寂寞,大部分研究员耗尽一生,都可能没任何成果。

其实这才是常态,像最近这十几年,靠着海岛上那几千人,就源源不断产出成果,是有她的作弊器在。

这才能在短时间内,把钢铁这种工业脊梁都苏出来。

后面的资料她也有,就是用上几百年都不成问题。

当然,她不可能这样和林如海说,只道,“我打算把钢铁厂放在研究院旗下,以后钢铁厂的效益,就供应科学院研究。等研究成果出来,与工厂的合作都签署专利协议,只要工厂使用,就必须付专利费。在这之前,朝廷会先确立专利法和版权法。”

林如海震惊,“钢铁厂?”这可是大杀器,未来最赚钱的工厂,也就和挖掘金矿差不多了。

“不错,钢铁这行业,朕不会让任何权贵商人插手,全国各地的铁矿分布,已经让人探查清楚大部分。大楚律法明文规定,盐铁隶属于朝廷,盐这一块我们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铁的问题。朕打算成立专门的铁矿部,专门管理探查铁矿。”

大楚的铁矿找到了,还有大楚之外嘛。

“至于开采,会设立国企,所赚的钱一部分留作企业运营及升级设备,剩下的上交国库。至于钢铁厂,会另外设立新的国企,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账目划分清晰。京城将会设立三家钢铁厂,前二十年效益用于科学院运转,剩下依旧收归国有。”

“相信有二十年时间,科学院已经积累足够多的专利,所赚到的收益可以成立专门基金,以后只用被动收益就足够研究院源源不断研究,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院了。”

有关于基金这一项,苏叶之前还没怎么透露过,实在这些士大夫对商业的不看重,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林如海被她熏陶这么多年,也仅仅是改变一些观念,并没完全放在心上。

至于基金的建立和完善,她打算交给玄玉去做。

这才是她从小培养,完全按照她想要的人才标准发展起来的。

别看林玄玉表面和父亲一样,都是这个年代正统儒雅的读书人,内里早就歪了。正好用林玄玉接林如海的班,父子二人成为大楚历史上第一代第二代研究院院长,必定青史留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