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中,他的新剧本规格似乎略有提升。
创作之前他没有太大压力,反正没人给他定kpi,可写着写着他发现,他联系的专家们对这部剧的期待甚至超过了当初宣传部门对《百归记》的期待。
对此,专家们表示:“他们无所谓的,他们主导的剧太多了,名著他们也拍,任务剧一年就有好几部,我们呢?根本没人理。”
专家们的怨气林济这个外人都能体会得到,换句话说,这个剧本如果写不好的话,他会辜负很多人的期待。
“小林,加油啊。”
林济:“…… ”
他可以一口气怼一百个顾乐年,但面对这些行业专家期待的眼神,他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林济是从一本简单描写重工业艰难的书里获得灵感的,而查到的资料越多,他越是理解当年创业的不易,可这些努力大众却并不知晓,需要他这样的编剧通过自己的笔传递给观众。
林济叹了口气,继续任劳任怨地干活。
林济原本担心查找到的资料太少,经过一番波折,他手头的资料比预期多了太多,他原计划写一部稍短一些的剧,现在却可以写长一点,写得更丰富点。
第75章 飞跃奖
林济家最近有点热闹。
大江卫视那边时常有工作人员过来, 大江卫视不是青蓝卫视那种连马桶都准备好的风格,不过在林济创作过程中,卫视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
章力纯不爱说大话套话, 但林济需要什么, 不必多说, 他已经默默准备好了。
林济请教的那几位老专家也时不时来溜达一圈, 几人都退休不少年了, 前几年还在一线发光发热,这几年年纪太大了, 领导们生怕出事, 就好言劝他们回家休息。
林济剧本要写, 他们也算是找了件事做,来林济家来得更频繁。
纸质资料是冰冷的,真实经历的口述才更惊心动魄。
他这剧本写着写着,地址也从他家搬到了工业部门的一间资料室,虽然待着没家里舒服, 可资料更齐全, 他对主角的设计出了偏差的话,也会有人及时指出来。
“小林, 一起吃食堂去不?”
林济比了个ok的手势,默默挪去了食堂。
光查资料显然是不够的, 来这边的好处是, 他可以现场围观车间的运作。
……
年底之前,林济收到了飞跃奖的邀请函。
《百归记》征战经典大赏失利, 在飞跃奖现场却把能拿的奖拿了一轮, 这一次飞跃奖主办方发来邀请,林济看了眼日历, 自己可以抽出时间来。
正好剧本写累了,最近都在写工业生产,林济觉得自己的脑子变得硬邦邦的,需要转换一下心情。
这一届飞跃奖,入围的剧集依然是《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