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逍一家子不在这里吃饭,家里的仆人、部曲、学生几十口人都是在这里吃饭的。
沿墙搭的一间棚子,四面倒也不透风,门口还有帘子,里面烧了炉子还算暖和。
粗糙的木桌木椅,但很干净整洁,每天都有学堂的值日生负责打扫。
李逍今天特意也在这里吃饭,他跟老赵、老杨、彪子几人一桌。
一碟蒸腊肉,同学家送给老杨的束修,还有一筐馒头,每人一碗粥,一人两鸡蛋,他们的伙食比其它人的要好些。
“今天放假,学生还都来吃早餐了,难得啊。”
老杨笑道,“佃户家的孩子们来吃倒意料之中,这些地主家的孩子也来吃早餐有些意外。”
李逍倒觉得不算特别意外,地主孩子跟佃户的孩子们混在一个班读书,平时管理严格,一视同仁,他们也慢慢有了集体意识,都是几岁的孩子,这个年纪其实挺容易改造的。
“这些孩子读书还是挺吃苦的,特别是三郎弄出来的那个成绩排行榜后,大家心劲挺高。”
孩子们都是争强好胜的,何况成绩好的还有奖励,成绩差的还有惩罚,自然更有积极性了。
李逍对这些孩子们实行的是军事化的管理制度,每天严格规定作息时间,课程也安排的很紧,不但如此,还进行打分制度,推出排名。比如早上跑步有排名,做操有打分排名,甚至早自习背书也有成绩排名,练字也有排名······
这里处处都是竞争,到处都是排名,排名前几位的不但有口头奖励,甚至还会有一些诸如馒头、鸡蛋之类的奖励,而排名落后的则要担负扫茅房、扫餐厅、扫操场、清马棚扫猪圈之类的活。
甚至两个班级之间,还搞流动红旗的竞争,班级内也要搞小组间的竞争,连两个宿舍都要搞诸如卫生、纪律好坏的竞争。
处处都是竞争,处处是排名,充分的调动了这些学生的荣耀感和积极性。
那些地主的孩子,对一个馒头一个鸡蛋本身倒没多大的向往,可他们喜欢的是拿到奖励的这种荣誉感,喜欢的是大家的尊崇。
而对好多佃户家的孩子们来说,如果能额外的拿到一两个馒头鸡蛋的奖励,这可是实打实的奖励。有些孩子甚至拿到这些奖励后都舍不得吃,而是存起来,准备休假的时候带回去给父母和弟弟妹妹们吃,比如小黑,就很懂事,处处争先,已经积攒了一小袋子的馒头鸡蛋等奖励了。
“我们这里是学堂,纪律抓好很重要,学生体能练好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这些学生们真的能够学到知识。”
大家愿意把孩子们送过来读书,还是大家对知识的尊重,这年代的人都是渴望知识的,但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得到知识,大家把孩子送来,就得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