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于中书令和侍中。这是李治诏敇委任二人的兼职,二人也各有本职。
现在,两人都没有这个知省事的职了。
李绩是检校中书令,检校,在此时是代理的意思,不是正式的中书令,是代理中书令此职,相比知中书省事,这还又有不同。虽不是正式官职,但不是兼职了,而且检校职,也一样要经过政事堂的。
长孙无忌也不再兼管中书和门下二省了,他现在只代理门下省的长官一职,只管一省。
之前两人头上的主持朝政衔也没了。
现在,理论上来说,长孙无忌和李绩这两个宰相,与其它政事堂的八个宰相一样,都是一样高低,没有谁高谁低了。
这相当于恢复到了过去的惯例,但在这个时候恢复,还是透露着不同的意思的。
“臣领旨。”
李绩没有犹豫,上前谢恩领旨。主不主朝朝政,他其实不在意,而从知尚书省事到检校中书令,换了一个省主管,但权力其实还更大些,毕竟如今是以中书省为主。
皇帝当初让他主持朝政本就是要平衡长孙无忌的,李绩哪会不懂呢。
倒是长孙无忌,怔怔出神好一会,也没有上前谢恩领旨。
从当年李治刚登基时的一人主管三省,到现在成了检校侍中,长孙无忌心情是复杂的。老伙计褚遂良刚倒下,他也紧接着被安排了。
“臣许敬宗谢恩领旨。”许敬宗见长孙无忌一直不吭声,自己倒有点急不可耐的上前谢恩领旨了。
尚书右仆射总比中书侍郎强,右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侍郎只是次官,而且中书省还有两个侍郎,这能一样吗?
李治见长孙迟迟不应答,问,“太师可是有何意见?”
长孙无忌回过神来。
‘陛下,大都督之职向来由亲王遥领,臣不敢担任。”
大唐有都督府四十一个,都是在紧要之处所设立的。都督掌诸州兵马、器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职责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论起来,职权当初是极大,这是在隋朝总管府的制度上传下来的。
四十一个都督府,其中有五大都督府,以潞、益、并、荆、扬五州为大都督。
李治让李绩和长孙无忌担任扬、并大都督,其实也只是遥领,因为这两人为宰相不可能出京任职,跟其它大都督一样,由亲王遥领,也就是挂个名而已。
这都是惯例了,长孙无忌却要以这个为借口拒绝,名为拒绝大都督任职,其实是不肯接受皇帝对他的官职调整了。
“太师,大都督之职向来为遥领的。”李绩似好心提醒,其实是在告诉他,如今情况,你愿不愿意,这事情其实都是没的改变的。
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