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2 / 5)

在她身边的女同学推了推她,然后她听到了讲台上的声音:“江海潮同学,你来自农村地区,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江海潮呆呆地站起身,有些不知所措。 她不懂什么环境保护,她也不知道山羊吃草怎么就成了罪过了,她只觉得这篇文章莫名其妙,一点儿都没叫她看出好来。 老师看她闷不吭声,和蔼地谆谆善诱:“那你喜欢《山羊不吃天堂草》吗?这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描写了农家孩子的故事。这篇文章你读起来有什么感受啊?” 《山羊不吃天堂草》江海潮没看过,不知道究竟讲了什么。可是这篇节选的文章她看懂了,说的是小豆村的明子家想脱贫,凑了两千块买了100只羊养,结果村里人有样学样,都养羊,草不够吃了,羊饿得不行了。 天堂草在哪儿?文章里没提。但仅仅这些,已经足够让江海潮撇嘴啦。 老师再追问她时,她就冒出来一句:“不对。” 老师愣了一瞬:“什么不对?” 江海潮声音放大了些,甚至带着点生气:“他写的不对,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家养羊。两千块钱很多的,种一亩地交完三粮四钱还有农药化肥种子的钱,剩下的口粮只够吃,两千块钱要凑很久。” 老师不得不提醒她:“文章里写了,是借的,借了很多钱才凑了两千块。” “所以不对啊。”江海潮认真地强调,“这是很大的一笔钱。村里人即便看到明子家养羊,也不会一窝蜂地跟着养羊。大家都害怕亏本钱,不敢随便动的。”她想了想,举了个例子,“好像我们家亲戚的邻居养鸡,村里人不会全都跟着一块儿养鸡一样。” 老师又强调:“大家发现养羊挣钱啊,草不要钱,免费的,很划算的营生。” “买羊要钱。”江海潮更认真了,“大家都没看到明子家养羊发了大财,怎么可能全都跟着养羊?好比我有100块钱的时候,我花一块钱会大方。可我总共只有一块钱甚至根本没钱,那我怎么会大方地掏一块钱呢?所以说他写的不对,起码得明子家第一年养羊挣了很多钱,然后大家看到觉得很划算,跟着养羊。明子家又把挣的钱都投进去还借了更多的钱买更多的羊,结果羊太多了,草不够吃了,这才正常。” 教室里发出嗡嗡的声音,江海潮最后一句话低沉了下去:“农民又不是傻瓜。” 于是嗡嗡声更大了。 讲台上的老师都不得不伸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些,然后她对江海潮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的确应该这样。就像工厂生产紧俏货一样,一家厂挣钱了,其他厂才会跟着上,结果最后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卖不掉。不过明子家和小豆村的人家更惨,羊不是卖不掉,而是饿死了。大家说说看,小豆村的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损失?” 这下教室里是真热闹了,有人说寻找新的草源,就像草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