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给他们送菱角时,猜测跟现在大学收费政策有关。 他有位战友的小孩,去年上大学,一学期学费1050元,外加住宿费150。出门在外,小孩再节俭,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必不可少。加上买教材,买参考书,杂七杂八一年下来,没有4000块钱都挡不住。 可现在家长的收入水平如何呢?他算是捧铁饭碗的了,这个夏天又涨了工资,但一个月也不到400块。 换成城里干临时工甚至只能打零工的的和乡下种田的家庭,上哪儿找钱供得起大学生? 况且一年4000块也就是现在的情况,说不定后面还会接着涨。 还是他那位战友的小孩,比他高一届的师兄师姐一学期学年400块,每个月还有60块的补助,那会儿他们还怨声载道,抱怨学校收这么高的学费。掉头一看下一届,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幸运。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实在理所当然。总不能真因为没钱不上大学吧。 李磊他们几个,显然是被当成典型了。 既然是典型,那必须得密集地死命宣传啊。 江海潮都满心遗憾:“你们怎么开学这么早呢?” 但凡坚持到9月份,她有信心实现收入翻番。 李磊哭笑不得:“你当还是小学呢?我们不军训啊,开学早的都已经报到了。” 江海潮叹气,开始给他们数钱发工资。 大学生们一拿到手,便感觉不对劲。说好的,10块钱一天。他们满打满算都没上20天班,怎么现在每个人都拿了500块? 李磊立刻要把多出的钱塞回头,干嘛呢这是? 江海潮连连推脱:“多的是奖金,你们卖得好,当然得多拿钱。” 他这话当真不虚,从大学生勤工俭学新闻刷遍全城乃至全省之后,甚至有外地游客特地从市里跑过来,就为了买双鞋支持他们鼓励他们。 这10天时间,他们实现的不是销售额翻番,而是直接翻了三四倍。 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店主也站出来帮江海潮说话:“对对对,该你们拿着就拿着。不是你们自己说的吗?劳动创造财富,凭自己双手挣钱,不丢脸!” 杨桃和卢艳艳交换了个眼神,立刻笑嘻嘻地开口:“叔叔,那你是不是也该有表示?” 他们卖的是鞋,扬的是鞋店的名。过完暑假,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全撤退了,鞋店可一直都在这儿开着呢。 店主一阵肉痛,可是刚才他还说大学生多拿江海潮给的钱理所应当呢,现在他要改口,实在拉不下脸。 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呵呵:“那当然,放心,叔叔是大人,总不能还往少里给吧。500块,叔叔也给你们一人500块。” 说着他跟被割了肉似的,颤巍巍地数出2000块分给4个人。 这回李磊他们没推脱,都痛快地收了。 李磊特机灵:“要是再有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