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7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7节(1 / 3)

当今太后出身寒微,本是深宫妇人,受先皇宠爱才位居六宫之首。 但是论起胆魄,和出身尊贵的太宗皇后徐氏,仁宗皇后张氏都无法相比。 骤然遭此大难,虽然表面尚算镇定,但是心中必然惶惶不已。 至于郕王,一向是唯唯诺诺,在朝臣心中十分懦弱,如此局面,心中必然也惊惧不已。 南迁虽然看起来有点丢人,但是却不失为稳妥之法。 而且有历代先皇的先例在,也不算是特别丢面子。 至少在徐珵的角度看来,这个时候提出南迁,成功率很高。 一旦成功,他便是挽社稷于将倾的大功臣。 何况一开始,太后娘娘便说了,议事可以畅所欲言,说错了最多挨一顿骂。 换句话说,可以一搏! 成了便是平步青云。 错了,至少也不会因此而获罪。 但是无论如何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他意料当中,最会反对的于谦尚未开口。 作为内臣的金英便站了出来,且是如此疾言厉色。 按理来说,金英是宫中内臣,虽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之名,可以插手政务。 但是他不应该和太后是一心的吗? 至于太后 徐珵偷偷的打量了一眼孙太后的神色,恰恰看到,她也带着几分不解,看了看金英。 于是稍稍放心下来。 看来他猜得没错,太后是心中有这个想法的。 但是同时,徐珵也感到无比的疑惑。 既然他都能猜得到太后的心思。 金英作为宫中内官,不可能不知道太后的想法,又何以如此激烈反对? 徐珵一时之间想不通透,又被金英的气势镇住,一时之间竟愣在了当场。 朱祁钰坐在一旁,将徐珵的诸般表现都收入眼中,大略也猜出了他心中想法。 应当说,徐珵的做法并算不得错。 有先例可循,有局势所迫,他又巧妙的托以天象,算是面子里子都算计到了。 但是 凡事最怕的就是这两个字。 朱祁钰不得不说。 现在的徐珵,还是太嫩了。 和以后策划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 他毕竟才在翰林院观政不久,尚未真正参与过朝政。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并不能真正的站在金英深涉朝政的大佬的角度看问题。 徐珵只以为自己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殊不知,自己这区区几句话,险些将殿中诸人都得罪遍了 随着金英的一声厉喝,大殿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而激烈起来。 首先站出来的,是礼部尚书胡濙,他也是资格极深的一位老大人,自建年间便以入仕,深受太宗皇帝信重。 众所周知,最先开始提出定都北京的,就是太宗皇帝。 “此事断断不可,先太宗皇帝陛下定都北京,我大明历代先皇陵寝宗庙皆在于此,足可见太宗陛下之心,便是希望后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