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主的是陈循和高谷。 陈循刚刚表过态了,高谷没说话,但是他一向和陈循步调一致。 那么现在还未表明态度的,便是户部。 户部如今的掌事的,是侍郎沈翼。 此人在朝中,一向中规中矩,谨慎小心。 见殿中诸大臣都赞成拒绝也先,王直和胡濙,陈镒三位大佬,虽然没说话,但是也没有反对。 于是,沈翼斟酌了片刻道。 “臣以为,此时当上下一心,我等虽欲救天子于险境,然也当遣使审慎商议如何迎回圣驾,不可一味听从贼虏之言,乱我朝野之心。” 这番话说的很符合沈翼的风格,两不得罪。 但是态度基本上也算是鲜明。 可以遣使去谈,如果真能救回天子,也可以商量条件,但是不能一味的退让,更不能被人家一言一语的不断敲诈。 朱祁钰点了点头。 于谦,江渊,沈翼三个人加起来,六部中有三部都已经摆明了态度。 去掉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工部,再加上寺监中唯一有实权的大理寺。 六部和各寺监这边,基本上算是暂时统一了意见。 当然,这是在王直和胡濙这边不出岔子的情况下。 不过前头已经说了,两位老大人资历深厚,份量很重,不到最后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都察院,翰林院和六科。 都察院这边,左都御史陈镒肯定是和于谦是一致的。 但是都察院的体制特殊,各个御史的独立性很强,陈镒顶多了能够影响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这次议事,来的都是各部院的掌事官,陈镒只带了几个掌道御史过来,想必也是心腹,所以都察院这边,也不必担心。 六科这边,几个都给事中,也都在土木之役中死难。 剩下的给事中们,一来份量不够,二来,先前议事之时,也是赞成于谦不可放弃边镇的想法的。 虽然朱祁钰知道,他们的主张和于谦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个场合,只要其他各部同意,他们也不会硬要反对。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最开始就主张尽力营救天子的翰林院 “高学士,如今情况已明,贼虏一再索要财帛,又胁迫皇上,欲夺我边镇,此事该如何办,高学士有何看法?” 陈循和高谷,两个人向来步调一致。 朝堂之上,很多时候,二人都是互相说话。 方才陈循委婉的表示,要尽力营救天子,但是高谷却没说话,便是留了几分余地。 所以这个时候,朱祁钰直接便点了他的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