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2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2节(1 / 4)

“皇上所言甚是,也先狡诈不堪,用兵奇诡,其伤我军民,掳我君上,大明上下皆欲食其肉,寝其皮。” “然祖宗社稷在上,如今局势不利于我,固守方为上策。” 言下之意,皇上您既然心里都明白,就别折腾了,一心一意的固守京师吧。 说来说去,还是京师的问题。 眼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京师。 对于大明来说,相对于主动出击,固守其实更加有利。 也先大军入关,越是深入,对他就越不利。 首先是地形的限制,从边境往里,越靠近京城,州县,城池,村落,街巷越多,也就越不利于骑兵的发挥。 失去了强大的机动性,骑兵就废了一半。 其次是后勤和战力的问题,也先越往里走,后勤路线就会越长,虽然可以依靠掳掠补充后勤。 但是须知,各地亦有官军驻扎。 也先一旦入关,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或许主动出兵力有不逮,但是倚城固守,相互声援之下,也先势必不能像在边境一样来去如风。 到时候瓦剌大军的脚步被死死拖住,反倒合了大明君臣的意。 此战,也先要求快,速战速决,就必须依仗自己的后勤! 越是深入关内,后勤转运的压力就越大,越需要准备充足。 这恐怕也正是也先迟迟没有发兵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也先自关外长途奔袭,一路需要攻克多个关隘,等到他打到京师的时候,必然是人困马疲。 反观京营这边,却是以逸待劳,磨刀霍霍已久,先天便占得了先机。 所以于谦才会说,固守方是上策。 面对着于谦期待的目光,朱祁钰却是没有给出他想要的回应,而是对着陈懋问道。 “陈侯,依你之见,若要派军前往大同,何人可以领兵?” 于谦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没想到,皇帝明明如此清楚主动出击的不利,还是坚持如此。 叹了口气,于谦上前一步,正打算开口劝谏,却见天子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朱祁钰将目光抽离边防图,转身盯着于谦,道。 “于卿放心,京师之重关系社稷,这一点朕自然知晓,所以,朕不会动京营,但是也先如此辱我大明,单纯固守,亦非朕所愿,望于卿能体朕心!” 这话说的口气轻描淡写,但是实际上已经很重了。 连“望于卿能体朕心”都说出来了,于谦再要强劝,就是不识抬举了。 不过话说回来,于谦的确是以社稷为重,但可不是个愣头青! 不出动京营,是他的底线。 毕竟,只要有京营在,他就有信心,能够守住京师。 在此基础之上,虽然于谦依旧对于天子所说的“大胜”,不抱什么希望。 但是他明智的没有继续开口。 在于谦看来,只要京师在,大明的根基就在,哪怕天子再从其他地方调兵,再闹出什么败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