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四个字,却是正经的七卿之一。 而那些越是花里胡哨,啰里啰嗦一大堆的,通常前头一大串头衔都是虚授。 都察院尤其是如此。 要知道,都察院的职责是风闻奏事,监察天下,但是同时,朝廷只有都察院这一个风宪部门,在各地都没有下设机构。 因此各地的御史,佥都御史,副都御使,都是直接隶属于都察院的外派官员。 王翱就是如此! 此刻,镇守辽东近三年的王翱老大人,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都察院同僚,奉命巡边的右都御史王文老大人。 两位许久未见的都察院同事,在满怀激动的叙旧之后,终于冷静下来,开始谈起了正事。 宽阔的总兵府前厅中,王文面色肃然,开口道。 “王总督,曹总兵,实不相瞒,本官奉圣谕而来,并非单为巡边之事,实有密诏。” 说罢,王文从袖中拿出一份密封好的信封,随信封一同拿出来的,还有一枚雕刻令字的金色圆牌。 与此同时,他身后高大的军卒,亦随之打开手捧的匣子,匣中一面蓝色绢旗,静静躺着。 “王命旗牌?” 王翱和曹义二人见到那枚圆牌,皆是肃然而起,躬身下拜。 所谓王命旗牌,其实是一套象征皇权的蓝旗和金色圆牌,持旗者可调动大军,持牌者所到之处,各地方官皆需遵令而行。 旗牌合一,即可有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 一直到万历以前,大明对于王命旗牌的管理都十分严格,由兵部负责统一管理。 若遇大军征伐,平叛在外,总兵官持旗,提督大臣持牌,大军班师,即刻归还兵部。 除此之外,各处边防重镇,因需相互呼应,随时调动军队增援其他地方,因此也准发旗牌。 然而迄今为止,手持旗牌者,惟辽东,大同,宣府,宁夏四处军镇。 王命旗牌,王翱和曹义二人也有。 但是和其他军镇一样,皆是总兵官曹义持旗,提督军务大臣王翱持牌。 二者合一,方有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 然而如今,王文手中旗牌兼备,单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二人清楚,他此来目的绝不简单。 何况,还有一份密诏…… “圣谕,命右都御史王文,总督辽东,宣府二处军务,各镇守总兵官,听命而行,不得懈怠。” “臣等谨奉诏。” 王翱和曹义二人恭谨的接过信封,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谨慎的查验了王命旗牌当中的火漆烙封,确认无误之后,才各自行礼,开口回道。 事情牵涉过于重大,要是单有密诏,他二人是绝不会信的,但是加上王命旗牌,他二人就不得不信了。 毕竟王命旗牌的管理甚为严格,每一套都有专属的编号和火漆烙封,除非兵部称天子旨意,不然谁也取不出来。 各自落座后,王翱先开口问道。 “不知钦差大人有何令谕传达,我二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