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苦笑一声,道。 “这也是北征一脉的聪明之处,陛下有所不知,在勋戚当中,有两个人的地位及其特殊,他们既是燕王府旧臣,又是北征功臣得爵,其中之一,便是英国公张辅。” 朱祁钰皱着眉头,想了想张辅的经历,便明白了过来。 张辅乃是荣国公张玉之子,正经的燕王府旧臣。 当初的燕王府中,张玉善谋,朱能善战,两人被太宗皇帝倚为左右臂膀,深受信重。 张辅自幼长在燕王府,和这一脉的勋戚极为相熟。 但是与此同时,张辅自己又是极为争气的一个人。 他的爵位,并不是承袭自张玉,而是靠自己南征交趾的战功得封。 所谓北征一脉,只是泛指,说的是除了靖难之外,太宗朝其他战役当中所受封的勋戚,其中自然也包括交趾一脉。 这就导致了张辅极其特殊的地位。 他出身燕王府,但是却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数次北征,他都有参与。 因此,他和北征功臣一脉,也交情甚深。 以致于在两方的默许下,最终成为了勋戚的话事人。 想明白了这些,朱祁钰便想起了另一个,和张辅经历十分相似的人。 “那么李卿所说,除英国公之外的那个特殊之人,便是……” “宁阳侯陈懋!” 第181章 任礼背后的人 宁阳侯陈懋,其父乃是泾国公陈亨。 太宗皇帝起兵靖难时,陈亨虽不在燕王府,但是他早年,却是太宗皇帝手下得力干将,同样和燕王府一干勋戚,十分相熟。 所以如果按辈分来说,张辅和陈懋,都算是燕王府一脉一代勋戚的晚辈。 而他们二人,因为年轻,跟北征一脉的勋戚年纪相仿。 因此,也同样跟着太宗皇帝南征北战,也和北征一脉有很深的袍泽之情。 不过不同的是,宁阳侯陈懋的爵位,是靖难得封的,而张辅不是。 但是即便如此,在张辅死后,陈懋也自然而然的,便接替了他的地位,成为了勋戚新一代的话事人。 朱祁钰瞥了李贤一眼。 怪不得陈懋一回来,这老头怂了吧唧的就滚回自己府邸,当闲散勋戚去了,原来是有这一节内情在。 他不是不想抢,而是根本抢不过! 按照李贤所给的三脉划分标准,朱祁钰回想了一番京中诸多勋戚的出身来历,心中大致便有了数。 眸光一闪,朱祁钰开口问道。 “照此所说,宁阳侯陈懋和宁远伯任礼,当同属你所说的北征一脉,可对?” 李贤隐约感觉到,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口气并不寻常,但是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错,宁远伯任礼早年虽曾参与靖难之役,但是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军士,和燕王府一脉的勋戚,其实没什么牵扯,真正让他展露锋芒的,是追随定西侯蒋贵后的阿岱汗一战。” “而定西侯蒋贵之功,则